變化成飛蟻的姜凡,時不時的看看那些受刑的亡魂,又時不時的看一看那些刑具,心裡對於幽冥世界有了又一層感悟。
最終,他飛下了背陰山,穿過了十八層地獄,飛行到了一條大河旁。
此河波濤萬丈,顏色深紅,狀似血河。
其間無數冤魂在掙扎,在咆哮,但始終沒有任何作用,它們的聲音最終只化作成了陣陣陰風。
此般場景,真乃鬼哭狼嚎也!
“按照原著記載,這奈河之上有三座橋,且讓我尋上一尋。”
在西遊記當中,對於地府的描述,頗為細緻。
其中不止描繪了地府的樣貌與佈局,同時還反映了地府管理混亂,見錢眼開。
何為見錢眼開?
以姜凡尋找的三座橋為例。
在奈何橋上,共有金橋,銀橋,奈何橋。
其中金橋乃是人間達官貴人所過,其上平靜無波,無需擔心掉落至奈何當中。
再說那銀橋,乃是忠孝仁義之輩,公平正大之人所過,其間不但擁有護欄防身,更有使者接引。
而最後的那座橋,便是大名鼎鼎的奈何橋,此橋不但貼近水面,更是沒有護欄,行走在橋上,一著不慎,便會被河中的水鬼拖拽下去,與他們一同成為那奈何惡鬼,
當然,這三座橋雖能體現不同,但仍舊未曾達到見錢眼開的境地。
關鍵是度過這奈何之後,進入的枉死城當中時,竟有枉死之鬼前來威脅李世民,倘若他不交些金銀的話,那麼便會被他們留在那枉死城當中。
最終,李世民在借了一庫金銀後,成功的去到了六道輪迴之處。
此般情節,不正是映照了那句“有錢能使鬼推磨”嗎?
縱使是身負冤屈,仇人僅僅只需要付出一些金銀,便可脫離苦海,回返陽間?
言歸正傳。
當姜凡沿著奈何橋一路直上,最終看見了傳說當中的三座橋樑。
其間金銀兩橋人數渺渺,幾近沒有,而那奈何橋上倒是擠滿了亡魂。
他們一個疊一個的從那座貼近水面的橋樑走過,或是被擁擠入河,或是被河中餓鬼拖下,亦或是被翻湧的河水所拍打入水。
總而言之,能安然渡橋者,僅有十之五六。
至於這些亡魂為何不從那金銀兩橋處度過?
一是因為奈何橋距離那兩座橋尚有一段距離,二則是因為,在這三座橋頭旁,正聳立著一名名渾身冒著煞氣的陰差。
試問,哪個亡魂敢去觸黴頭呢?
“從他們的氣息來看,並沒有達到牛頭馬面的那種程度,看來,他們的實力應該要弱小一些,大致應該與人仙相同。”
念頭微閃間,姜凡加快了翅膀的牽動,跨過了奈何橋,尋找到了銀橋。
他並不打算直接從奈何上飛過,雖說原著當中未曾描述過奈何飛鳥不渡,但是他並不想去賭,萬一那奈何真有神異之處呢?
“以我的法術造詣來看,應當可以在不驚動他們的情況下去到那銀橋之上。”
凝望著守衛在橋頭前的陰差,姜凡心中暗想。
隨後,他降低了自己的飛行速度,從那些陰差的視野盲區當中闖了過去。
然而,就在他即將踏入那銀橋之上時,他卻無端的感受到了一股阻力。
這股阻力極其奇異,雖無光芒閃現,但就是擋在那裡,讓姜凡不得寸進。
若是用貼切一點的形容詞來描述的話,這裡就像是有一堵無形的空氣牆一般。
“恩?難不成這裡被下了禁制?沒有允許之人不得上橋?那為何還要安排陰差在此守候?”
姜凡心裡一陣疑問閃過。
他自問自己是一個忠孝仁義之輩,公平正大之人,怎麼可能上不了這橋?
又經過一番嘗試過後,姜凡唯恐驚了那些陰差,最後也只得無奈的離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