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幾聲行人的咳嗽或孩童的哭鬧從殘破的屋舍裡傳出,斷壁殘垣間,可見焦黑的木樑與散落的瓦礫。
劉明望著這片瘡痍,不禁低聲感嘆:“興,百姓苦;亡,百姓更苦啊。”
他走了約莫一刻光景,便到了長社縣衙。
古代用漏刻計時,將一個時辰分為8刻(每刻約15分鐘)
此時已近黃昏,夕陽的餘暉給斑駁的門牆鍍上一層暖色,衙內靜悄悄的,不見多少人走動。
皇甫嵩與朱儁兩位老將便暫居於此。
劉明向守衛計程車兵說明來意,被引著穿過前院,一路來到縣衙後堂。
後堂的一處屋內,皇甫嵩正與朱儁對坐議事,案上攤著潁川地圖,燭火在兩人鬢角的白髮上跳動。
見劉明進來,皇甫嵩抬手示意他落座,笑著打趣:“劉校尉睡醒了?昨日一戰,你可是立了頭功,卻也累得不輕。”
劉明拱手謝過,目光掃過案上地圖,見上面用硃砂圈著襄城、昆陽、定陵、潁陰等地,便知二人在商議解決黃巾小部隊在其他縣城之事。
他開門見山:“末將前來,是想向將軍請命。
波才雖死,潁川黃巾餘黨仍在,尤其是接近汝南接近潁川一帶尚有黃邵、何曼等人盤踞,若不乘勝剿滅,恐再生禍端。”
朱儁撫須點頭:“你與我二人想到一處去了。
只是我軍經長社一役,雖勝卻也折損不少,需稍作休整。”
皇甫嵩接過話頭:“正因如此,我打算分兵三路:
朱將軍率一部駐守長社,安撫百姓、清點糧草。
我親率主力追擊陽翟殘敵。
“至於你——”他看向劉明,眼中帶著期許,“從斥候探查來看,黃巾潰部與分散的小股部隊正打算南下,逃往汝南。
我想讓你率部從長社出發,直插汝南,沿途切斷黃巾的南逃之路,你看如何?
你麾下騎兵雖減員過半,卻都是經戰場磨礪的老兵,戰力反倒愈發精銳了。”
劉明心中一動。
汝南毗鄰潁川,既是黃巾逃竄的必經之地,又離虎牢關不遠,日後若虎牢關爆發大戰,正好能就近馳援,實乃一舉兩得。
他起身抱拳道:“末將領命!只是……”
他頓了頓,直言道“我部兵力與戰馬經連日奔襲苦戰,減員頗多,還需補充些糧草、馬料。”
“此事好辦。”皇甫嵩自然清楚劉明麾下騎兵的損耗,當即命親兵取來調令。
“長社糧倉尚存糧草,你可領兩千石米、五百擔馬料。
戰馬若有折損,可從繳獲的黃巾馬匹中挑選補充;人員方面,你也可在我軍及黃巾降兵中隨意挑選,務必補足戰力。”
劉明連忙拱手:“謝兩位將軍體恤!”
於是劉明退出後堂,暮色已漫過縣衙的飛簷。
他握著手中調令,走在回營的路上,見街邊已有百姓趁著夜色出來收拾殘破的屋舍,幾個孩童蹲在牆角,用樹枝撥弄著地上的灰燼,不知在找些什麼。
他忽然想起方才那句感嘆,腳步慢了些。
街邊一間塌了半面牆的屋子裡,傳來婦人低聲的啜泣,夾雜著孩童的囈語。
劉明駐足片刻,解下腰間的錢袋,遞給守在門口的老卒:“給那戶人家送去,再讓伙房送些熱粥過去。”
老卒接過錢袋,欲言又止,最終只道了聲“諾”。
而這時關羽、張飛等人正好出了大營,剛好看見。
隨即在心裡更加佩服和尊敬“將軍仁義也!”
此時劉明回頭,關羽率先開口:“主公,弟兄們都休整得差不多了,何時出發?”
劉明揚了揚手中的調令,將分兵之事一說,最後道:“明日一早拔營。
出發前,先給弟兄們換些新馬、飽餐一頓,另外”他看向營外,“讓伙房多煮些粥,分發給街上的百姓。”
張飛撓了撓頭:“主公,咱們自己的糧草都緊巴巴的……”
“取之於戰,用之於民。”劉明打斷他,語氣平靜卻堅定,“咱們打仗,不就是為了讓這些人能好好活下去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