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與夏侯淵兄弟分守大谷關東西兩側,前者憑悍勇堵住正面斜坡。
後者率精兵在側翼溝壑間遊擊,將黃巢的攻勢一次次擋在關下。
黃巢在此猛攻三日,卻始終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並非他戰力不濟,而是另有盤算。
大谷關雖是新建,城防簡陋,但若真拼盡全力用人命去填,未必不能攻破。
可攻破之後呢?
黃巾兵力本就有限,入關後,既無援軍可守,又無堅城依託,到頭來不過是被官軍反包圍,重蹈陳留覆轍。
他在等。
等的是黃巾的主力,冀州的黃巾。
所以現在而是要拖住官軍,與虎牢關的項燕形成呼應,共同牽制洛陽方向的兵力,為冀州的黃巾主力爭取時間。
朝廷對此並非毫無察覺,只是被層層迷霧遮蔽:
有能力洞察全域性者,缺乏前線精準情報。
多數官員則迷信洛陽八關的天險,尤其對虎牢關深信不疑。
縱觀史冊,能從正面攻破此關者寥寥無幾:
戰國時秦軍的蒙驁靠重兵強攻兵力不足的韓軍才得到虎牢關。
漢高祖劉邦則是借收編反秦力量、趁關兵力空虛才一舉攻入。
是以朝廷篤定,只要虎牢關布有足夠兵力,便足以屏障洛陽。
於是,朝廷下令徵調司隸、雍州三萬新兵馳援八關。
這三萬兵力看似不少,分攤到函谷、伊闕、廣成等八關後,平均每關僅三千餘人。
像虎牢關、大谷關這類正遭猛攻的要地,雖能多分些兵力,卻也不過五千上下,其餘關卡更是捉襟見肘。
饒是如此,大谷關能支撐至今,已算僥倖,也是黃巢可用的兵力太少。
這批新兵趕到時,恰逢項燕在虎牢關鬥將結束。
援軍一到,曹操的防守壓力驟減,黃巢也暗自鬆了口氣——
他最怕朝廷看穿這大谷關能輕易攻破的情況,只要演的好,漢軍就不會想到。
每天都是真刀真槍的殺,雙方差不多兵力,每次都是懸而又懸的差點攻入,見了此場面,誰能懷疑?
而且此刻新兵入了各關,反倒坐實了官軍對“死守關卡”的執念。
在攻打虎牢關的焦灼戰局中,黃巾陣營召開了第二次核心商議。
參會者仍是原班人馬,只是不見了張角三兄弟的身影。
議題直指關鍵:如何趁官軍兵力分散,接應冀州黃巾主力南下,撕開洛陽外圍防線,最終攻破虎牢關直逼洛陽。
趙雍因先前在酸棗設伏截獲官軍半數糧草,正意氣風發,率先開口問道:“項將軍,眼下攻打虎牢關可有良策?”
項燕眉頭緊鎖,虎牢關天險難破,他一時也無萬全之策。
此時范增緩步走出,沉聲道:“諸位將軍可知洛陽八關的底細?”
眾將面面相覷,不明此舉與攻打虎牢關有何關聯。
在他們看來,其餘七關與虎牢關相隔甚遠,城防雖有差異,卻同樣易守難攻。
【叮,范增·籌謀技能發動】
【籌謀:深思熟慮,算無遺策,不同人覺醒其技能效果不同
效果一:出謀劃策時,自身智力+2
效果二:可識破敵方1~2種基礎戰術(如“佯攻”“伏擊”),使己方免受其負面效果(如“混亂”“減速”),識破成功率隨自身基礎智力高於敵方基礎智力而提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