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召喚之帝途霸業

第39章 虎牢關之戰(一)

要論天下第一重關,虎牢關當之無愧。

便是歷史上十八路諸侯討董時,聯軍也未能正面攻破此關,最終是董卓主動棄關西撤,才讓聯軍得以進入。

其堅固程度,可見一斑。

盧植等人退守虎牢關後,短時間也是重整旗鼓,加固城防,而陳留則徹底落入黃巾之手。

此時的黃巾勢力已遠超原歷史規模:冀州作為大本營固若金湯,兗州、豫州、徐州大部被其掌控。

揚州、青州各佔一半,真正牢牢攥在手中的,是冀州全域、兗州(黃巾與六國殘餘勢力混雜)及徐州(六國舊部主導)。

其他州郡的黃巾雖非主力,卻也戰果斐然:汝南黃巾在邵陵擊潰太守趙謙。

廣陽郡黃巾斬殺幽州刺史郭勳與太守劉衛,南陽黃巾張曼成更是攻克宛城,誅殺太守褚貢,控制了南陽核心地帶。

加上系統平衡後湧現的各路人物,黃巾不僅未因漢室鎮壓受挫,反而勢如破竹,地盤持續擴張。

唯有涼州、幷州因地處北方,黃巾勢力稀薄,局勢相對穩定,卻也暗藏外患。

涼州之亂一觸即發,幷州匈奴蠢蠢欲動,各州境況可謂千差萬別。

郾城內,劉明指著輿圖道:“既然黃巾要在此匯聚,咱們便守株待兔。

我軍在外遊擊,郾城縣兵在內固守,待黃巾一到,便兩面夾擊。”

帳內眾人紛紛點頭贊同。

戲志才補充道:“只是黃巾集結需時日,期間定會有小股潰兵先行抵達。

咱們得儘快整合附近縣兵,既要應對大規模合圍,也得防備遊散黃巾的襲擾。”

“就按戲軍師說的辦。”劉明一錘定音。

眾人隨即散去,各司其職。

潁川郡暫時歸於平靜,虎牢關卻已是烽火連天。

前幾日,關下曾上演一場驚天對決——

兩名帝級武將聯手,與黃巾陣營中的“在世霸王”項羽殺得難分難解,震動全軍。

項燕佔據陳留後,將其打造成後方重鎮,即便漢軍日後反攻,也能以此為依託周旋。

他留下鍾離昧、尚讓、孟楷、洪仁達、洪仁發、趙括等將,率兩萬兵馬駐守陳留。

自己則親領四萬黃巾精銳,全力攻打虎牢關。

同時在給後方的大賢良師送出信件,需要調兵支援,要不然,攻不破虎牢關。

虎牢關守軍雖僅兩萬,項燕卻不敢小覷。

四萬人馬看似佔盡優勢,可真要不顧傷亡地強攻,能否攻破此關仍是未知數。

武將的勇武、統帥的謀略、士卒的耐力……諸多因素都可能左右勝負。

連日來,黃巾架起雲梯瘋狂猛攻,關牆上的滾石、擂木如雨點般砸落,城下屍骸堆積如山,關前的土地早已被鮮血浸透,殷紅一片。

項燕每日親自在陣前擂鼓助威,黃巾士卒受其鼓舞,個個悍不畏死、前仆後繼,卻始終被死死擋在關牆之外,寸步難進。

關內,盧植坐鎮中樞排程全域性。

董卓率領西涼騎兵在關外靈活遊走,不斷襲擾黃巾糧道。

曹操則親率敢死隊死守大谷關戰況最吃緊的。

雙方你來我往,殺得難解難分,陷入了慘烈的拉鋸戰。

虎牢關的每一塊城磚都浸染著滾燙的鮮血,這場關乎中原安危的攻防戰,才剛剛進入最膠著的階段。

開戰三日,雙方傷亡慘重:

首日黃巾折損五千,漢軍傷亡兩千。

次日黃巾再失四千,漢軍亦付出兩千五的代價。

到了第三天,項燕見強攻無果,索性派出武將陣前單挑,試圖以此打破僵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