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姜東遲疑了一下,“可能有點主觀!我覺得是第六感吧。“
“第六感?那不是女人才有的嗎?“
小汪忍不住笑出聲來,拍了拍姜東的肩膀。
姜東沒有理會小汪的調侃,繼續說道:“我注意到他的父母都是非常樸實的人。”
“一般來說,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品行應該不會太差。”
雖然他給出的理由有些牽強,但其他人似乎也沒有更確鑿的證據。“
接著,辦公室裡再次陷入沉默。
每個人都在思考姜東的話,案件的迷霧似乎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接著,姜東繼續說道:“其實,我們一直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
“死亡的第一現場究竟在哪裡?”
說話間,他翻開案件資料,指著幾張現場照片說道。
“屍體是在學校的實驗樓下方被發現。”
“但從屍檢報告來看,死者的全身並沒有明顯摩擦痕跡,這意味著屍體在被拋下之前,並沒有被拖拽或在地面移動過。”
“換句話說,實驗樓頂可能只是拋屍現場,而非作案現場。“
教導員王佳眉頭緊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你的意思,兇手是在別的地方殺害她,然後再把屍體運到樓頂拋下?“
“沒錯。“
姜東點頭,“如果兇手要作案,作案地點一定在十分隱蔽的地方。”
“死者張熙的體重接近110斤,兇手不太可能徒手搬運屍體。”
“最可能的運輸工具就是行李箱。”
教導員王佳若有所思地接話:“如果非開學期間,一個學生拖著行李箱進出校門,確實會很顯眼。”
“但如果是教職工,或者校外人員,情況就不一樣了。“
“對!“姜東眼睛一亮。
“而且,實驗樓的負一層有地下車庫,雖然監控覆蓋不全,但是電梯可以直接通往負一樓。”
“如果兇手有車,完全可以把屍體運到車庫,再透過樓梯或電梯搬運上樓頂。“
聽到這裡,李隊長猛地一拍桌子:“有道理!”
“我們之前一直盯著學生,忽略了這一點!“
隨即,姜東進一步分析:“另外,審訊室裡的陳浩體型偏瘦,身高1米7左右,體重估計不超過100斤。”
“以他的體格,要把一具110斤的屍體舉過樓頂圍欄並拋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此時,陳寧翻看著現場勘察報告,補充道:“樓頂圍欄的外沿有少量纖維痕跡,但內沿卻完全沒有摩擦或拖拽的痕跡。”
“這說明兇手拋屍時動作乾脆利落,力量很大,甚至可能是一氣呵成完成。'
忽然,她點了點頭,“這樣的作案手法,真不像是一個高中生能做到的。“
小汪摸著下巴,神情落寞,喃喃道:“難道,我們可能從一開始就找錯人了?“
李旭隊長深吸一口氣,緩緩點頭。
“姜東的分析很有道理,我們確實被女孩父親的情緒影響了判斷,導致偵查方向出現了偏差。“
教導員王佳也尷尬的笑了笑,“破案真的不能代入個人情緒,不然簡直是南轅北轍。”
最後,李旭站起身,目光堅定,“明天重新梳理線索,重點排查校園內外的可疑車輛,尤其是能接觸到實驗樓地下車庫的人!“
瞬間,辦公室裡的氣氛終於不再那麼壓抑。
大家似乎又看到了破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