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開局拉滿神探技能

第168章 初次研判案卷

姜東深知現場勘察才是破案的關鍵。

在他破獲的數十起重大案件中,很多都是透過重新審視現場物證找到突破口的。

“物證不會說謊。“

姜東常對新人這麼說,“嫌疑人可以編造不在場證明,證人可能記憶模糊,但現場的每一個痕跡都在如實記錄案發時的情形。“

“特別是足跡、血跡分佈這類客觀證據,往往能還原出最真實的案發過程。”

“正因如此,即便面對如此厚重的案卷,姜東依然選擇從最基礎的現場照片開始重新梳理。

第一張照片展示的是案發現場的入口。畫面中,一扇老舊的木門半開著,門框上的漆已經斑駁脫落。

在門右側的地面上,蜷縮著一箇中年男子,他的表情在照片中顯得有些模糊,但肢體語言明顯透露出極度的驚恐。

姜東的眉頭微微蹙起,指著照片問道:“這就是報案人?“

“沒錯。“

小汪湊過來看了一眼,解釋道,“當時他嚇得直接暈過去了。”

“後來做筆錄時他說,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血腥的場面。”

“我們趕到時,他還在不停地發抖。“

小汪頓了頓,補充道,“這張照片拍得很及時,完全保留了原始現場的狀態。“

姜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繼續往後翻看。

接下來的照片拍攝的是室內場景。

這是一棟位於城鄉結合部的二層自建房,典型的“三梁村“建築風格。

客廳地板上躺著一具幼小的屍體,從體型判斷不超過十歲。

令人心驚的是,孩子身上的傷口非常集中——頸部一道深可見骨的刀傷,周圍噴濺的血跡呈放射狀分佈,幾乎覆蓋了大半個客廳的地面和牆壁。

“頸動脈被完全割斷。“

姜東輕聲說道,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照片邊緣,“這種傷口會造成瞬間大出血,受害者幾乎沒有反抗的機會。“

照片中暗紅色的血跡在閃光燈下呈現出詭異的反光,有些已經凝固成黑色的血塊,有些則保持著噴濺時的扇形軌跡,無聲地訴說著當時的慘烈。

第三組照片轉向了客廳右側的臥室。

臥室門大敞著,可以清楚地看到裡面並排躺著兩具成年人的屍體。

從衣著判斷應該是一對夫妻,都穿著單薄的秋衣秋褲——三月初的天氣雖然還有些涼意,但已經不需要厚重的冬裝了。

男性死者仰面躺著,雙手呈防禦姿態舉在胸前。

女性死者則側臥著,一隻手伸向門口方向,彷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試圖保護什麼。

男性死者的屍體仰臥在臥室中央,他那件淺色睡衣的前襟已被鮮血浸透成暗褐色。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從鎖骨到腹部區域佈滿了數十處刀傷,這些傷口如同扭曲的蛛網般縱橫交錯。

每一處傷口的走向都截然不同——有的呈垂直狀自上而下,有的則是斜向刺入,更有幾處呈現出不規則的鋸齒狀撕裂傷。

這些傷口周圍的血液噴濺模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呈放射狀噴濺,有的則是流淌型的血痕,這說明每一刀都是在不同的體位角度下造成的。

與男性死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女性受害者的傷情。

她側臥在雙人床的另一側,頸部只有一道深可見骨的橫貫傷,但這一刀顯然切斷了頸動脈——床單和上方約1.5米處的窗簾上都分佈著典型的動脈噴濺血跡,這些呈扇形分佈的血滴直徑多在3-5毫米之間,噴濺距離最遠達到2.3米,符合動脈血壓的噴射特徵。

姜東雖然不是專業法醫,但對創傷分析也有相當造詣。

他凝視著照片中男性死者身上那些雜亂無章的傷口,腦海中浮現出案發時的場景。

這些呈多方向分佈的創傷痕跡,明顯反映出受害人與兇手之間發生過激烈的肢體對抗。

當法醫報告中提到“傷口深度從2厘米到8厘米不等,創緣整齊但走向紊亂“時,更加印證了他的判斷——只有在雙方不斷移動、扭打的過程中,才會形成這種創傷特徵。

如果是單方面的施暴,傷口應該集中在某個固定區域,且刺入角度會保持相對一致。

“等等......“

姜東突然注意到一個關鍵細節。

照片中兩名死者都穿著棉質睡衣,男性死者的拖鞋還整齊地擺在床邊踏板處。

這些生活細節強烈暗示案發時間應在深夜至凌晨的睡眠時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男性死者右手掌根部有一處明顯的防禦性傷口,指關節處還有擦傷,這說明他在遇襲時曾進行過徒手抵抗。

將視線移向現場環境的其他要素,姜東發現了幾處耐人尋味的矛盾點。

雖然臥室中央的血跡觸目驚心,但靠牆的實木衣櫃卻完好無損——六個抽屜都嚴絲合縫地關閉著,拉手處沒有血跡沾染,抽屜縫隙處積累的灰塵也保持原狀。

地板上雖有大量滴落型血跡,但這些血滴的分佈呈現出明顯的方向性:從床鋪向房門延伸,卻在距離衣櫃30厘米處戛然而止。

這種血跡分佈模式強烈暗示:兇手在行兇後並未接近衣櫃這個最可能存放財物的傢俱。

“這與侵財犯罪的現場特徵不符......“

姜東皺眉思索。典型的搶劫殺人案中,兇手通常會翻箱倒櫃,而眼前這個現場卻保持著詭異的整潔。

接著,他緩緩轉過頭,目光落在王師兄略顯疲憊的臉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問道:“王師兄,這個現場在前期勘察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周邊有踩點的痕跡?你們當時重點排查了哪些區域?“

“踩點的痕跡?“

小汪愣了一下,揉了揉發酸的眼睛,努力回憶勘察時的細節。

這時,方妍放下手中的檔案,快步走過來插嘴說道:“我來回答你吧。“

她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指著上面密密麻麻的記錄繼續道:“對於這個現場周邊將近1公里的地方,我們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地毯式摸排走訪。不僅檢查了主幹道,連小巷子、綠化帶、甚至廢棄工地都沒放過。

“但奇怪的是,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的菸頭、礦泉水瓶、食品包裝袋這類常見的踩點痕跡。尤其是這個房子的周邊50米範圍內,乾淨得反常。“

姜東聽了之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如果排除了這種常規的踩點行為,那麼兇手的作案模式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他隱約感覺到,這個案子背後可能隱藏著更復雜的動機。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