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摸魚的日子

第39章 術前準備工作

鄭雄看向了李四。

“如今還有什麼地方是空著的,安排個地方出來。”

“如今兩處偏殿,都是咱們辦公的地方,庫房也都佔滿了,只有大人後院休息所在的庫房還沒有啟用了。”

好像又把自己坑了一把,難怪一直沒人打擾,原來是怕驚擾了自己,全都繞著走了,這庫房一旦啟用,以後怕是沒這麼個好去處了。

“那就後院庫房吧,先叫人去收拾下,闌尾發炎,一時半會還要不了命,再說都不熟,只能看看有沒有醫書參考一二了。”

等到後院庫房打掃乾淨,鄭雄又叫人搬了一個床板進去,搭建了個臨時的手術檯,然後叫人拿了酒精全部噴灑了一遍,簡陋的無菌室就這樣弄好了。

二狗趕來的正是時候,找書花了些時間。

“解剖”一詞最早出現於《黃帝內經·靈樞》:“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

春秋時期的神醫扁鵲精通脈理、針灸等多種治療手段,同時他對人體解剖也有一定的瞭解。相傳扁鵲曾經對齊桓公的腸胃和太倉的頭痛症實施過外科手術治療。

司馬遷在《扁鵲倉公列傳》中還介紹過一位上古時期的名醫。上古之時,有個叫俞附的名醫,他治病的方式可謂令人瑟瑟發抖(至少在古時候是如此)。俞附治病先是割開皮肉,疏通經筋、按摩神經,接著拉開胸腹膜,抓起大網膜,最後洗浣腸胃,漱滌五臟……

這段記載簡直讓人覺得難以置信,雖然記錄的步驟過於粗放,好像暗黑醫療似的。但這起碼可以說明,中國在很早以前的確開始出現一些手術了,古人對人體也有相當程度的瞭解了。比如馬王堆出土西漢《五十二病方》中甚至有割疝氣手術記載和痔瘡切除術的記載。

到唐代時,古人對人體解剖學有了長足的進步,還有了比較完備的人體解剖圖《明堂圖》。

到北宋時,人體解剖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北宋先後組織過兩次大規模的屍體解剖活動,積累了更多的屍體解剖知識,對人體的瞭解更多了。也因此誕生了兩部人體解剖學圖譜《歐希範五臟圖》和《存真圖》。

其中《存真圖》影響最大。《存真圖》的繪製十分精細具體,它不僅有人體胸腹內臟的正面、背面和左右側面全圖,而且還有分系統、分部位的分圖。後來元明清的許多臟腑圖,大多是以《存真圖》為藍本畫的。

比如《存真圖》中的《分水闌門圖》就是泌尿系統圖;《肺側圖》就是胸部內臟的右側圖形;《心氣圖》為右側胸腔內的主要血管關係圖;《脾胃包系圖》是人體消化系統圖……圖中描繪的解剖位置和形態基本正確,具有極高的研究與應用價值。

二狗拿來的幾本書籍剛好有這幾本圖譜,也不知道怎麼就會拿來印刷。

難道以為自己就是雕版印刷吧,拿來一起復印了,真是看得起自己,拿來刻圖畫的雕版可是很難的,白嫖起來一點也不知道心疼。

狠狠地腹誹了一下太醫院,把上班的醫師全部叫過來,只留下了值班的,就招呼眾醫師趕緊研究起了闌尾的所在。

還好這幾件圖譜畫的很詳盡,幾番對照之下就找到了闌尾所在。

先把小夥子送進病房,並且進病房之前,又給小夥子來了個全身消毒。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