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摸魚的日子

第444章 君臣相得

等鄭雄說完,老朱是徹底坐不住了,一頭黑線的問道。

“照你說的,能做到打的更快射的更遠,但是你想過沒有,武器再好,首重軍心,咱一路征戰,明白決定一場戰爭的首要因素從來不是武器,所以你哪來的底氣敢如此篤定?”

這還真把鄭雄問住了,例子有現成的,就是八國聯軍,但是總不能拿這舉例吧!

而且八國聯軍碰到現在的老朱,真能穩贏嗎?

不見得。

小米加步槍不也照樣能贏。

所以武器的代差做不到包贏。

就像老朱說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人一旦不怕死,有信仰,基本就無懼一切外敵。

鄭雄知道,並且知道的很清楚,所以在老朱問起的時候,竟有些支支吾吾的答不上來了。

尷尬一笑,鄭雄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

說完,鄭雄還是爭取了一下道。

“武器不一定能決定勝負,但也關乎成敗,可以不用,但是得有,還請陛下明鑑。”

或許鄭雄說的有道理,但是老朱此刻的心思完全不在這上面。

“這些咱不關心,咱叫你過來是想問問你,是不是有心察合臺,像伯溫說的那樣,齊紈魯縞,以收棉花之名,有所圖謀?”

鄭雄雙眼滴溜溜的轉動。

如老朱所說,肯定有點那個意思的。

大國博弈,經濟制裁,在後世屢見不鮮。

可是想想是一回事,真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

鄭雄有點思路,卻不成熟,並不敢輕易嘗試。

若是花費巨大,沒有成果。

自己是能看的開,老朱那裡是萬萬看不開的。

所以,那一點想法,真的只是一點想法。

而棉花用於武器的升級,則現實的多,也更容易操作。

出成果更容易些。

現在就有棉花,用於實驗。

主要是質量的問題。

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

同樣的黃花蒿在別的地方只能嚐個味,在西南就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

棉花在各地都能種,但是察合臺的質量無疑又是最好的。

細節決定成敗,沒有是一回事,既然有,那肯定是用最好。

不過既然老朱這樣問了,鄭雄還是如實回答道。

“臣確實有點想法,不過並不成熟...”

沒等鄭雄說完,老朱便打斷了鄭雄。

“不成熟就不用說了,咱有一個成熟的想法,比你那更容易一些,你要不要聽聽?”

鄭雄滿臉問號???

“臣洗耳恭聽。”

“今北方已定,雖有反覆,不足為慮。”

“察合臺地處西北,守住咽喉要道,無有禍端,已是咱的囊中之物。”

“如今唯有云地未定,梁王把匝剌瓦爾密不識大勢,自北方平定以後,收攏故元殘部,野心初現,日益壯大。”

“他若安分,咱還能給他幾年安生日子,讓他快活幾天。”

“可是這傢伙不是安分的人,時長出兵騷擾邊地,川地,湖廣深受其害。”

“這人是不能留了。”

“所以咱準備起三十萬大軍徵南,平定雲地。”

“待平定雲地以後,再起大軍,攻滅察合臺。”

“如此,天下平定。”

“你想在察合臺種棉花,就種棉花,你想在察合臺種瓜,那便種瓜,即使你想種花咱也能滿足你,豈不美哉!”

等老朱說完,鄭雄著實被震撼到了。

歷史早已偏離了軌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