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村民有了矛盾,找村長。知青有了矛盾,也找村長。
所以,每次知青被分到他們村時,都是村長去接的。
趙清從剛才偷聽到的話裡聽得出來,大家都不太喜歡,被分到他們這裡的知青。
他們村的田地本來就不多,再多來幾個知青,地裡種出來的糧食再多分幾個人,豈不是更緊張了?
這馬上就要插秧了,那些老知青幹著都費勁。新來的知青,不知道又要作什麼妖呢?
趙清回到家時,也聽到了家裡人在討論。
她在屋裡還能聽到大伯孃在說趙大丫。
“那些男知青沒一個好的,幹活不行,整天就知道油嘴滑舌的。你可千萬不能看著那些男知青長得好就往上湊,那些男知青就看你們這些小姑娘見識少,哄著你們幫著他們幹活呢。你姥姥家就有個小姑娘傻傻的幫著男知青幹活,那男知青也不拒絕,還經常說好話哄著她。這讓那姑娘家裡的人都覺得,是兩個人在談物件呢。也就沒阻止她幫男知青幹活。畢竟,那男知青一看就是有家庭背景的,自家姑娘攀個高枝,現在累點都無所謂。誰知道,那男知青去年過年請假回家探親時,就再也沒回來,聽他們知青院裡的知青說,那男知青是接了他爸的班,上班去了,不會回來了。這下那姑娘的名聲可全沒了,就被她家裡的人找了個人家草草給嫁了,你看看這男知青就沒一個好的。”大伯孃說起這個例子,就是怕趙大丫學這個姑娘。
現在這姑娘雖然已經嫁人,可她的事兒前後幾個村都聽說了。
她婆家當然也聽說了,聽說現在她過得十分的不好,天天丈夫,打婆婆罵的。
“娘,咱們村沒有那樣的知青,……”
“我知道以前沒有,那也是那些知青看不上你們,你看你們這些小姑娘,哪次來了新知青不都是往上湊的。”
趙大丫剛想解釋兩句,就被她娘給打斷了。
趙清聽著趙大丫母女的談話,心裡想著,現在村子裡的人,怕是都因為要來的新知青在教訓子女吧?
家裡有年輕姑娘的訓姑娘,家裡有年輕小夥的訓小夥。
趙二丫在屋裡,同樣聽到了外面的說話內容。
她湊到趙清跟前,問道“三丫,今天下午來新知青,你要去看嗎?”
“這怎麼看?那時候,我們應該還在山上割豬草吧?”趙清問道。
“這有什麼難的?就那麼一揹簍豬草,現在山上又不是以前。那草木茂盛的,還不是隨便找個地方,都能割一揹簍豬草。其他的時間,我們在山上玩兒也是玩兒,還不如去看村長接回來的新知青什麼樣呢?”
趙四丫幾人看到兩人湊在一起,說要來新知青的事,也湊了過來。
聽到趙二丫的話,也都紛紛附和。
趙四丫道“是啊,山的中圍我們都不敢進,都是隻在外圍邊上割夠了豬草,在山腳下玩到下工山的。山腳下不少挖野菜的和撿柴火的人。不過,三丫姐,怎麼都沒見過你出呢?”
見幾人都看著自己,趙清不緊不慢的道“我哪知道幹完活,還能在山腳下玩呢。我割完豬草都是在林子外圍找些野果吃,家裡的飯根本就吃不飽,我天天餓得慌。”
大家聽到趙清這麼說,也都皺著臉,她們也都天天餓肚子。
趙五丫道“我也餓,不過白天好些,能在山上找些吃的,現在山上有許多的野果子都能吃了。就是晚上有些難受,我都是半夜被餓醒再睡的。”
幾人正說著話,就見趙大丫走進屋,對著幾人道“要吃飯了,快出來吃飯。”
趙清幾人聽了,也都跟著趙大丫一起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