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在黃金家族當國師

第468章 南宋的十勝十敗之說

關中王此人驕傲自大,且目中無人,多次羞辱於官家,非明主也,此乃我大宋的第七勝。

蒙古草原內部不穩,新的大汗貴由剛剛登基,並不能集中全部力量來南下攻我大宋,此乃我軍第八勝。

關中大軍,由蒙古騎兵、關中之兵,河北之兵組成,蒙古多維騎兵在我南方行軍不利。

河北大軍名並非關中王之嫡系,乃是不久之前才剛剛向關中王投效的軍隊。

敵人看似強大實則軍隊各有派系,打起仗來的時候,肯定無法統一指揮,此乃我軍第九勝。

我大宋水軍,天下無雙,關中大軍竟然妄圖出長江來攻,我水師乃是以短擊長,此乃我軍第十勝。

官家還有諸位大人,你們說有此十勝,我大宋如何會輸啊?”李大人摸了摸自己的鬍子,十分得意的開口說道。

這是他想了好幾個晚上,才想出來的十大勝,一會還有關中王的十大敗呢!

“李大人這十勝之說,確有可取之處,關中大軍看似強大,實則內部問題居多,我大宋水師更是無人能敵。”一位文官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哈哈哈!李大人說得好,我們不能滅了自己威風,長他人之志氣,那你說說關中大軍有哪十敗啊?”趙昀聽到所謂的十勝之後,也是非常開心。

可不是嗎?這一次可不同往日了。以前的時候和關中大軍交戰,他們南宋的軍隊都是進攻居多,防禦的較少。

唯一丟的只有川蜀之地,和楚州城,這也只是關中大軍偷襲所致,論防禦他們南宋還沒怕過誰?

至於取川蜀之地,那也是偷襲,而且是趁著他南宋大軍主力支援金國的時候。

“哈哈哈!關中大軍遠道而來首先就水土不服,北方士兵不服南方水土,此乃第一敗。

關中王訓練的水師,看似強大無比,實則只是一群西方蠻夷所訓練,造船技術也是西方蠻夷所傳,怎比得我大宋百戰之師?此乃第二敗。

蒙古騎兵殘暴無比,我前線百姓,還有眾將士,一心抗敵,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此乃關中大軍第三敗。

我南宋猛將如雲,孟將軍有不輸當年嶽武穆之勇,此乃關中王第四敗。

我大宋三軍將士皆是用命,百姓上下一心,各地守軍士氣高昂,糧草充沛,此乃關中大軍第五敗。

蒙古局勢不穩,新繼位的蒙古大汗貴由,被關中王蒙蔽,我等可派遣使者挑唆蒙古大汗。

講明利害關係,讓蒙古大汗猜忌關中王,此乃關中軍隊第六敗。

我大宋坐有長江天險,淮河之防線,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此乃關中大軍第七敗。

我大宋朝堂之上,官員清廉,武將更是有勇有謀,各地官員都是膽識過人之輩,此乃關中大軍第八敗。

官家更是愛民如子,乃是千古之聖君,比之秦皇漢武也不輸分毫,怎是那關中偽王可比?

此乃關中王之第九敗。

官家貴為天子,我大宋乃是天下之正統,有上天庇佑,此戰在上天庇佑之下,我大宋焉有失敗之理?

此乃關中王第十敗,有此十勝十敗,我軍難道不能必勝嗎?”李全開口說道。

此話一出,頓時博得了一個滿堂彩,大量的文官開始舉手鼓掌,就連南宋的皇帝趙昀也聽得開心無比。

“李大人說的好啊!李大人之文采,我等佩服無已。”

“哈哈哈哈!李大人高見,有此十勝十敗,此戰我大宋必定大勝關中。”

一大群文官頓時向李全圍住,都是滿面紅光,好像由此十勝十敗之後,他們已經贏了一樣。

李全說的對,自己可是千古聖君,而且乃是真龍天子啊!得上天之庇佑趙昀坐在龍椅之上,也是滿臉笑意。

將自己比作秦皇漢武,這話聽著確實很舒服啊!

只有一些有遠見的武將此時臉色有點不太好看,這姓李的說的話確實是非常好聽,讓人一聽就覺得心裡舒服,但裡面能用的東西也就幾個。

不過是總結了一下敵我之間的強弱,更是將滿朝的文武,還有官家吹噓了一遍而已,此等溜鬚拍馬之輩。也能在這朝堂之中。

唉!此戰大宋兇也!

“說的對,蒙古那邊,新一代的大汗才剛剛繼位,我們可以派遣一個使者前去遊說,就說關中王早有反意,讓蒙古大軍南下進攻關中王。”趙昀開口說道。

他也是一個統治者,自然明白一個臣子做大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現在關中王的勢力,甚至不比之前的金國差多少。

有這樣一個實力強悍的王爺在旁邊,同樣作為統治者,趙昀不覺得新一任的蒙古大汗,會放任張勇擴張勢力。

“官家!微臣願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蒙古大汗,讓他召回關中王,或者起兵攻打關中。”李全開口說道。

這一次,自己要立下千古之奇功才可以。

後人讀史書的時候,自己一定會留下重重的一筆,世人皆知是他李全提出了十勝十敗之論,更是北上蒙古,說服蒙古大汗,讓關中大軍慘敗,保住了大宋的江山。

“李卿家!你真乃寡人之良臣也!那就有勞你出使蒙古一趟,我這邊會安排戰船直接走水路,將你送到金國故地,然後再由金國故地前往蒙古草原。”趙昀開口說道。

關中王的地盤肯定走不了,所以就只能走水路了,而且草原之上,拖雷家族據說也和關中王不和,肯定會放行的。

“還請官家放心,臣此去一定說服新任蒙古大汗貴由。”李全跪在地上說道。

“嗯!那就有勞李愛卿了,寡人在臨安府等著你的好訊息。”趙昀開口說道。

看到沒有,我大宋也有如此有勇有謀之輩,敢於單人且北上前往蒙古草原。

先去面見新任蒙古大汗。

“官家!除了派遣使者之外,也可以向關中王派遣一位使者,就說我大宋願意投降於關中王,讓他給我們半年或者三個月的期限,為我大宋軍隊爭取更多的時間,也為李大人北上蒙古草原爭取時間。”一個文官站起來,開口說道。

“我大宋之前也派出過使者,想要和關中王講和,但甚至連關中王的面都沒見到,這一次再派出使者恐怕是徒勞。”一個二品文官開口說道。

“今日不同往日,更何況這個使者乃是去投降的,我大宋向關中王俯首稱臣,他哪有不見的道理?”一位文官開口說道

“此計甚妙,臣附議!”

無論如何過來投降的使者,關中王你總得見一見吧!只要你見了,就可以為我們拖延一點兒時間。

這是一條非常好的計策,至少所有的南宋文官都是這樣認為的。

“好!那就再派一位使者前往關中王府去面見這位關中王就說,我大宋,願意成為關中王的附屬國。”趙詢開口說道。

很快,南宋的朝廷就動員了起來,各地的軍糧開始調動,準備做最後的戰爭的總動員。

十幾日之後,史天澤和劉黑馬等率領的五萬河北大軍,也來到了長安府,和張勇的關中軍隊進行了會合。

足足五萬河北大軍,張勇都安排在潼關附近駐紮,而中原地區的大軍,張勇也早已安排在唐州,鄧州,蔡州,還有潁州之地。

一些河北軍隊的主要世候將軍,也來到了關中王府拜見關中王張勇。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