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不轉睛地盯著嶽不群,試圖從他的眼神中找到答案。
“不瞞大師,嶽某並不是想看什麼具體的功法,只是對道家先賢和佛家大德高僧,心嚮往之。”
嶽不群說著還歉意地看了看清虛道長,然後繼續道。
“道法也好,佛法也罷,嶽某隻是想透過這些道家典籍和佛家經文,感悟這些前輩的精神。如今難得有此機緣,還望大師能夠成全一二,讓嶽某能在藏經閣中一閱佛家經文,感受大德高僧的精神。”
嶽不群說得言辭懇切,聲情並茂,至於他的真正目的是否如此,卻不得而知了。
方生大師雖然知曉嶽不群所言可能有不實之處,但他也清晰地感受到了嶽不群身上那種若有若無的壓迫感。
這種壓迫感就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他知道,嶽不群看似溫和儒雅,但實則也是一個強勢無比的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方生大師毫不懷疑,若是自己真的再次拒絕,對方絕對會直接翻臉,或者說,為達目的直接潛入少林藏經閣。
到時候,局面也許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無奈之下,方生大師只得點頭答應:“嶽掌門既如此誠懇,貧僧自是不好拒絕,既如此,貧僧便答應了。只是希望嶽居士能遵守承諾,莫要讓貧僧難做。”
他們少林和武當兩派,此次為何主動前來華山,還不是為了交好嶽不群。
當然,也是一種試探,無論是武當的清虛,還是少林的方生,實力皆是不俗。
甫一見面,便看出來嶽不群的實力確實不凡,傳言沒有半點虛假。
既已摸清虛實,如此一來,後面的交流自是真心實意。
就說方生,他們少林寺底蘊確實深厚,但嶽不群的實力也太過逆天,而且誰也說不準,他未來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在左冷禪華山一行後,掌門方證便認清了現實,若嶽不群實力當真如傳言那般,便只能與其交好,萬不能與其結怨。
誰都能看得出來,這個天變了!
未來幾十年,整個江湖,或者說整個天下,都將是嶽不群的天下!
若是得罪了這麼一尊逆天的妖孽,哪怕少林家大業大,也經不起折騰。
至於說允許嶽不群進入藏經閣,其實倒也不算是什麼大事,方生早已得到掌門方證的授權。
少林傳承千年,自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各個時代都會有驚才絕豔的人物誕生。
一旦少林感覺對付不了的,把握不住的,大都會以拉攏結交為主。
正因如此,千百年來,進入過少林藏經閣的天驕,其實並不在少數,得傳易筋經等絕技的同樣也有。
原著中令狐沖不就得以修煉易筋經?那其實不過就是少林在他身上的投資而已。
之所以嶽不群第一次開口請求,方生沒有直接答應下來,無非就是加大自身籌碼,表明自身的難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