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
朱元璋朝臺下喊了聲朱橚:
“你大哥要親自接種牛痘,這個任務交給你,務必保護好你大哥!”
朱橚立刻拱手應道:“兒臣定不讓大哥出事!”
站在朱橚身邊的傅洪平也站出來保證:
“皇上放心,老朽也會守著太子殿下。這事得讓更多百姓知道,不如以應天府為中心,把訊息傳到全國去。”
傅洪平是太醫府的掌權人,在大明郎中裡威望很高,有他擔保,眾人更放心了。
事情就這麼定了。
朱元璋下了旨意,讓官員在應天府四個城門口貼皇榜,還安排人守在旁邊,只要有人來看,就大聲念皇榜內容。
“大夥兒快來看啊!皇上仁厚,太醫府找到預防天花的法子啦!”
官員一吆喝,路過的百姓一聽“天花”,立馬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問個不停,官員根本答不過來,只能提高嗓門喊:
“大夥兒別慌!太醫府的法子很特別,只要接種一次,以後再也不怕天花了!”
“為了讓大夥兒放心,當朝太子從明天起,會在城外三百步的地方親自示範,連示七天,大夥兒隨時能去看!”
這話一喊,整個應天府都轟動了,訊息很快傳到各級官員耳朵裡,連退休在家的李善長都聽說了。
韓國公府裡,退休多年的李善長正聽現任中書省丞相胡惟庸彙報。
胡惟庸畢恭畢敬地說:
“恩公,最近皇上和太子的舉動太奇怪了,好多大事不跟朝臣商量就下旨。您看,太子居然主動要‘染病’!昨天剛貼皇榜,下午就有人在正城門搭了個能遮風擋雨的棚子,太子就住那兒,周圍有侍衛守著,讓百姓看他的情況。”
“聽屬下說,太子第一天就出現了症狀,現在城裡都傳太子要不行了!”
胡惟庸對朱元璋更多是畏懼,沒多少尊敬。
他總覺得,朱元璋跟自己說過“君臣一體”,就代表自己是皇上的知己重臣。
這種錯覺,讓他越來越不把皇權放在眼裡,卻還渾然不覺。
李善長已經六十多歲了,這些年靠著胡惟庸結黨營私,日子過得很滋潤,前不久還娶了個年輕小妾。
他腦子沒糊塗,從朱元璋的反常裡嗅出了不對勁:
“皇上從來不是衝動的人,事關百姓的事,肯定想了很久才決定。現在讓太子親自冒險,沒十足把握,他絕對不會同意。”
他盯著胡惟庸問:
“最近朝廷裡有沒有新人得到皇上的恩寵?”
胡惟庸想了想,說:“朝廷沒添新官,但應天府出了個奇怪的人,叫蘇河。這人神出鬼沒,能三十多天不出門,住的還是沈萬三以前的宅子,現在叫蓬萊府。我本來想請他來家裡喝茶,結果發現他手裡有太子的璞玉令牌。想請他的人不少,連我的門客都去試過。”
“太子令牌?”李善長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立刻說:“這人身份不簡單!給我查,一定要查清楚他的底細!皇上最近的舉動,肯定跟他有關!”
“恩師放心,我這就去查!”
胡惟庸應下來,又問:“那太子接種牛痘的事,咱們該怎麼辦?”
李善長老謀深算地說:“讓下面的小官也主動接種。等三天後太子沒事,你我也得站出來表決心。咱們是朝廷官員,太子都冒險了,咱們要是沉默,皇上肯定會猜忌。”
……
應天府作為大明都城,面積很大,四個城門裡,正門最熱鬧。
以前只有行人往來,現在卻擠得水洩不通。
百姓都圍著看朱標。
朱標就坐在棚子裡看書,朱棣穿著鎧甲、握著刀守在旁邊,防止人群騷亂;朱橚則幫哥哥擦汗,還配合傅洪平檢查接種的傷口。
傅洪平笑著說:“已經第三天了,太子恢復得真好,跟周王殿下一樣,明天就能結痂,後天就能痊癒了。”
朱橚也跟著笑:“傅太醫說得對!大哥身體比我結實,恢復得自然快。這樣一來,百姓嘴裡的謠言就不攻自破了。”
朱標放下書,有點擔心地問:“五弟,牛痘夠不夠用啊?”
朱橚和傅洪平相視一笑,說:“大哥放心!蘇河早就算過了,一頭五歲的母黃牛身上,能刮下夠十萬人用的牛痘。早在咱們確定牛痘有效的時候,就派人在郊外建了養牛場,養了三千頭小牛專門培育牛痘,足夠全大明的人用了!”
朱標這才放下心:“那就好,只要百姓都能接種牛痘,大明以後就不怕天花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