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業革命?

第33章 這好聖孫,怎麼越看越像建文?

隨著朱棣下了決定,車馬便行出了招待所,除了搭載眾人的兩駕馬車之外,自然還有隨行侍衛。

車駕浩浩蕩蕩行出,自是讓百姓紛紛惻目,猜想這又是何方來的貴人。

而車駕上,朱棣板著臉,朱高煦和朱瞻基也不說話,獨有于謙笑道:

“說來還未問過諸位有沒有吃過早飯?去舊城足有一二十里,若不吃早飯,怕是有些難熬!”

朱棣聞之,目光掃了一眼眼前這個面帶笑意的年輕人,突然反問道:

“我記得於詹事好像是錢塘人是吧,還未問過詹事家世如何?”

于謙見他反問,卻也不驚,神態自若道:“貴人好記性,謙正是錢塘人。”

“至於在下家世,其實不值一提,祖居考城,太祖仕元,曾祖遷居錢塘,祖父於洪武年間任工部主事,家父則是未仕。”

“令尊雖未出仕,卻也算個官宦世家!”朱棣悠悠道:“即是官宦世家,怎會來到瓊州任一家僕?”

王府詹事,說白了就是王府的管事,沒有官身,不像是詹事府那般有官方的承認,類似於私人幕僚,因而朱棣才會說于謙是個家僕。

這句話中本帶著些許侮辱人的意味,于謙卻不以為意道:“貴人想是記錯了,謙於此處本是求學,蒙王爺器重,任為王府詹事。”

“此即是王爺恩典,卻也是謙之願也,王爺如吾師,謙亦行弟子之禮,名為主從,實為師徒而已!”

“瓊王收得個好徒弟啊!”見他不卑不亢的模樣,朱棣眼中露出了一絲欣賞。

在他看來,于謙屬實是個人才,不是那種普通人才,而是那種罕見的大才!

不僅是因為這兩天于謙的談吐,還是因為于謙這人才思敏捷,年少有為。

要知道,于謙才來瓊州兩年,但這一路上不管問到什麼,都如數家珍一般張口就來,安排的也是妥妥當當。

這不僅說明於謙的聰慧,接受能力極強,還側面反應了于謙的管理能力。

而更關鍵的是,于謙年級不大,看起來也就十八九歲的樣子,年輕就是最大的優點!

現在他已經老了,雖然朝中還有三楊、夏元吉、張輔這些文武重臣,可年輕一代卻沒有什麼出色人物。

這樣一來,等他百年以後,他兒子和孫子,又有什麼柱國之才可以一用?

所以在察覺到了于謙的才幹之後,他也就升起了挖人的心思,心想問問于謙對現狀滿不滿意。

結果於謙的話語回的恰到好處,說這是恩典,也是自己的願望,我和王爺是師徒,你別在這裡離間!

這一番話,讓朱棣突然升起了一種無力感,這不同於之前見到火車那種無力感,而是感覺後繼無力!

誠然,現在局勢還在他的掌控之中,無論是他要立太子還是立太孫,都是隨他的願,可他控制不了自己身後的事情。

老大朱高熾身體不好,他立朱高熾為太子,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和他爹立朱允炆差不多,真正的繼承人實際是自己孫子。

這在之前本來沒啥問題,他家老二和老三絕不是他孫子的對手,他死後皇位應該能穩穩傳下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