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回軍吧!”在沉默了許久之後,朱高燨揹著身子道:“即刻下令調頭,軍艦直往瓊山港!”
聽著朱高燨這話,張軏便是身子一顫,舔了舔嘴唇道:“殿下莫非已經決定......”
“瞎說什麼呢!”朱高燨回過頭來笑道:“就憑你小子方才那番話,誅九族都不夠,非得誅上十族才可!”
“然則你想誅十族,別人未必想得,即是老爺子前來,豈有不親自相迎之理?”
“可是殿下!”張軏聞之,自是一陣不解,聽朱高燨這意思,是一點都不怕事情敗露。
但在他看來,朱高燨編練私軍這種事乃是皇家大忌,形同謀反,現在不主動出擊,難不成要等人家主動打上來?
“不用多言!”看著張軏的模樣,朱高燨搖頭一笑道:“事情還沒到那種地步!”
“你只知我等在瓊州所行之事犯禁,可你想過沒有,若是老爺子真有動手的心思,他老人家還會在瓊州停留麼?”
“故而,老爺子現在還沒有動手的意思,我若不動,那這是不是謀反還在老爺子一念之間。”
“我若是現在動手,那便坐實了謀反之名,來日即便得了天下,也少不了不孝之名。”
“凡天下事,動手之前先慮其敗,你只知一旦成功便可青史留名,卻不慮失敗之後便要遺臭萬年。”
“如今瓊州雖有兵馬,朝廷有雄軍百萬,一旦未曾得手,日後便永不得寧日。”
“再者,動手不能光考慮現狀,現在確實有動手之機,但動了手又對我等何利?”
“現在我等在瓊州之所以能發展至今,全賴此地上下一心,只要繼續發展,來日開疆擴土殖民萬方指日可待。”
“而朝廷如今卻是內憂外患,外部北患未除,內部經濟一塌糊塗,我等若是接手,勢必引起內部叛亂分裂。”
“如此我等一面要費力剪除北邊禍患,一面又要發展國內經濟,還需四處平定叛亂,豈不是腹背受敵?”
說到此處,他也不禁微微一嘆道:“瓊州眼下是有些積蓄不假,可卻解決不了朝廷的問題,彼時就怕不僅無力對外擴張,還會把我瓊州拖垮。”
這些話都是他的心裡話,也是他一心想要向外擴張,而不想打內戰的原因。
因為在他看來,大明眼下就是一團亂麻,雖然才立國幾十年,可內部經濟已經瀕臨崩潰。
而這一切,還是他那位已經去世的爺爺朱元璋的功勞,一方面為了拉攏士紳階級,大力開辦教育,一方面,又廣發大明寶鈔,掠取民間財富。
開辦教育本是好事,但老朱非要免去士人稅賦,以公財供養全國的有功名計程車人。
這就導致現在的大明有相當一批脫產的職業書生,幹啥啥不會,只能空耗口糧。
偏偏大明並沒有宋朝的經濟環境,養這麼多讀書人,就需要額外的支出大量經費。
若是他當了皇帝,這個制度要不要改?改了這個制度,那王爺領公糧的制度要不要改?
這些東西不改,那就是純養豬,即便開啟了大規模殖民和掠奪戰爭,也不過是借全世界之力來養豬罷了。
而這些東西一旦改了,那他就無法維持地方基本統治,最終的結局只不過是大明提前崩潰而已。
同樣,自洪武一朝以來增發的大明寶鈔已經到了氾濫成災的程度,這也是一灘爛賬。
本來這種貨幣就沒有準備金,朝廷還在不斷增發,發行後也不回收,不分年限,不改版。
直接導致短短几十年間,貨幣縮水了幾十倍,百姓不得不迴歸以物易物的方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