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朱高燨的坦白,朱棣突然回想起了剛來瓊州之時,朱高煦給他說過,老四這一切來自於前世的宿慧。
對於此事,他是半信半疑的,因為他對道教歷來情有獨鍾,並因此喜好上了服用丹藥。
不過這些事歷來縹緲難尋,連個張三丰他都尋不到,更別說現在要相信眼前之人有前世宿慧了!
“那你的前世是個什麼模樣?”他遲疑了片刻便懇切道:“能否給朕詳細說說!”
見朱棣沒有過多意外,反而是詳細詢問,朱高燨索性也不再掩飾,細細回憶道:
“在兒臣的前世,兒臣自然不是什麼瓊王,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大學生,出自一所後世開辦的軍校,在那個時代.......”
他一邊泡著茶,一邊將自己隱藏的多年的秘密和盤托出,在他的講述中,朱棣聽到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那是一個科技和經濟極度發達的時代,百姓不需要再為糧食發愁,而是在為所謂的車房奔波。
那是一個叫共和國的國家,黨派取代了皇權專制,用民主集中的方式,選取國家領導人。
聽到這一切,朱棣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了現在的瓊州,雖然瓊州還達不到那種地步,可已經能看見倪端了。
現在瓊州的百姓不就是吃喝不愁麼?由於工業的存在,極大地增強了生產力,使瓊州已經開始向工業國過渡。
結合瓊州的現狀,他突然發現自己家老四的“前世”似乎不是那麼難以想象了!
至多不過就是自動化取代了人力,車子不再需要馬來拉動,而是以電力進行驅動。
戰爭也不再是叢集衝殺,有了槍之後,百米之外就能殺敵,誰還會使用刀槍劍戟?
唯一讓他無法接受的,是一個叫電腦的事物,不是他想象力匱乏,實在是這有些天方夜譚。
一些機械原件,透過特地的方式組裝執行,就能模仿人類思考,還能遠端驅動機械?這可能麼?
朱棣不知道!如果是之前,他覺得是不可能的,可在見了這麼多人力難極的事物之後,他覺得恐怕是可能的。
不然的話,他兒子憑空怎麼能捏造如此一個世界?想是以往見過,現在回憶罷了。
但想到此處,他又是眯起了眼睛道:“既然你的前世便是這般模樣,你為何之前不告訴朕?”
“告訴了又有何用?”朱高燨起身將朱棣的茶杯倒滿道:“現在兒臣之所以能與父皇對話,是因為兒臣有這個資本。”
“若是沒有瓊州為支撐,或者說要是兒臣現在沒有足夠的實力,咱們父子還能這樣心平氣和的交談麼?”
朱棣聽著這話,看著茶水裡面倒映的燈光,一時無話可說,因為事實就是如此扎心。
如果他家老四實力不夠的話,他們是絕對不會坐到一起的,現在他能容忍朱高燨坐在對面,就是因為他從心裡任何朱高燨的實力。
這不是一個需要跪在他面前聽訓得兒子,同樣,他也相信如果今天他沒讓步,那朱高燨立即就會將他打包送回應天府。
現在他們能平等對話的基礎,就是朱高燨讓了一步,他也讓了一步,讓大明和瓊州達成了合作關係。
雖然在皇家父子間從來沒有平等,但此刻,朱棣承認,在他面前,這個兒子是幾乎平等的存在。
“那我大明最後如何了?在你的前世,大明朝的結局如何?”他再度端起了茶杯,看向了朱高燨。
“大明朝?早就亡了幾百年了!兒臣前世的時代,已經到了公元兩千年!大明滅於公元一千六百年。”
朱高燨笑了笑道:“自太祖爺爺開創基業,洪武元年開始,到崇禎那小子自縊煤山,大明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我大明僅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朱棣喝茶的動作一滯,他沒想到大明朝竟然這麼短命!
在他預想中,大明不求比肩商周,甚至不求比肩兩漢,但怎麼也不會差過宋唐,結果宋朝享國運三百年,唐朝二百八十年,那一個都比大明長久!
雖然他已經知道大明朝會滅,可聽到只能享國兩百餘年之時,心中還是有些震顫。
從老爺子到他這裡,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這豈不是說他的子孫後代,僅能再維持兩百年?
兩百年,按皇帝正常壽命來算,也不過五六代,至多八九代,結果傳了十二代。
在十二代的同時,又傳了十六帝!這豈不是說,他的子孫後代都算不上太長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