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此時坐鎮松江府的是朱瞻基,他一個小小知府,不敢向皇太孫抱怨,於是他便寫了一封奏摺,將蘇州問題遞交內閣。
訊息來到了內閣,自然也讓一眾閣臣感覺一陣頭疼,改革之前說得好好地,劃定區域變法。
可真改起來了,他們才發現哪有那麼簡單,松江府的變法,不僅會影響隔壁府縣的經濟,還會影響各地人口流動。
現在的蘇州府就是一個例子,如果沒有一個更好的戶籍政策對接,那日後變法只會亂上加亂。
在意識到問題之後,解縉便召集一眾閣臣商議了幾天,最終決定上表朱棣,解除揚州府、常州府、蘇州府、嘉興府等地的戶籍限制。
為了防止後期廣州遇到同樣的問題,內閣一併劃定了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十幾個府的範圍,包括北邊的應天府,放鬆這些地方的戶籍限制。
至此,大明原本的戶籍政策開始鬆動,從南邊的廣西開始,再到廣東、福建、浙江,東南沿海開始成規模的人口流動,不少原本不滿戶籍的百姓,都在趁機改變自己的戶籍。
這是因為原本大明的戶籍制度十分僵化,老朱將百姓簡單的分為軍、民、匠三大類,三大類之下,分為民戶、軍戶、匠戶、灶戶、官戶、生員戶、醫戶、陰陽戶等十幾種戶籍。
很多百姓一生下來,戶籍便被確定,先輩當兵,後代就要當兵,先輩奏樂,後代便要奏樂。
正如朱高燨所言,這種政策在王朝建立之初,有利於國家的穩定,可隨著王朝逐漸發展,此舉便限制了民間的活力。
此時戶籍一鬆動,自然便有了大量變更意向,這也使得基層工作量暴增,自府以下,每個縣令都在處理著大量工作。
有工作便有抱怨,由是兩廣佈政司並上福建、浙江布政司聯名上書,請求停止放鬆戶籍管理,依舊恢復原狀。
對此,老朱的回應就是一頓大罵,直言彼等貪功怠政,連帶之前瓊州戰船東進之時的奏報一併發回,責令四大布政司即日整改,並在整改之後上交內閣。
言下之意就是工作多你們自己想辦法,總之這個戶籍政策只會放鬆,不會再度收緊。
訊息傳回之後,四大布政司驚懼不已,不敢再拿這些事情勞煩朱棣,只得一層層往下壓,讓各縣令整改工作方式。
此舉使得東南沿岸各府縣官員叫苦不迭,沒了辦法,只得上報倭寇犯境,意圖減少工作量。
一時間,自然是東南告急,彷彿整個東南之地憑空出現了無數倭寇,可與官府上報的不同,沿路指揮使的報令則是東南安泰。
兩方的奏報矛盾,讓朱棣暴怒不已,他心想現在他當政,下層都敢如此大膽,若是後代子孫軟弱一些,豈不是要被這些官員玩弄於鼓掌之間?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索性令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南下巡查,凡是發現再有奏報倭寇不見倭寇蹤跡者,斬立決!
紀綱領命之後當即帶著錦衣衛南下巡查,同時放出了錦衣衛南下的訊息,霎時間東南官場人人自危,無不畏懼錦衣衛聲勢。
可在紀綱南下之際,朱高燨卻給朱棣上了一個密摺,要求朱棣派遣內官悄悄南巡,與紀綱一明一暗兩方共查。
朱棣看了密摺,便覺甚合心意,令麾下太監劉永誠悄悄帶著一群內宮小太監以暗訪形勢跟在紀綱身後。
就這樣,時間匆匆而過,時間輾轉來到了八月份,伴隨著深秋到來,鄭和的船隊也到了啟程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