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面帶微笑,走進記者群中,儘管他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但眼底卻難掩疲憊。
一位記者率先發問:“王導,這部電影籌備了這麼多年,您覺得整個過程中最艱難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王昊微微頓了頓,腦海中回憶和宣發部門準備好的答案。
片刻後,他緩緩說道,聲音略微有些沙啞,“其實每一個階段都充滿了挑戰,困難重重。從最初的創意構思,到中間的劇本打磨、角色設計,再到後期的製作,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但最艱難的,還是資金短缺的時候。那時候,每一筆開支都要精打細算,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大部分時間還要一邊接其他專案,才能維持電影的開銷。”
“團隊裡很多人都在咬牙堅持,甚至在資金短缺時,毫不猶豫的拿出積蓄支援創作,對這部電影純粹的熱愛,是支撐我們一路走下去的最大動力。”
接著,記者將話筒轉向為大聖配音的演員張磊:“為大聖這個經典角色配音,您覺得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張磊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大聖這個角色太經典了,要賦予他新的生命力,又不能偏離大家對他的固有印象,這真的很難。”
“但我不斷地去揣摩大聖的性格,從他的憤怒、無奈,到最後的覺醒,每一種情緒都細細琢磨,希望能透過聲音,讓觀眾感受到一個全新的、有血有肉的大聖。”
幸虧六老師不在這裡,否則一定會在心裡破口大罵,這和搞新和連勝有什麼區別。
其他關於影片的製作細節,也成為記者們關注的焦點。
有記者好奇地問道:“王導,電影裡的畫面和特效都非常震撼,在製作過程中,你們是不是運用了很多新技術?”
王昊耐心地解釋道,“我們確實嘗試了很多新的技術和手法,尤其是在畫面風格上,巧妙地融合了華夏傳統的水墨畫元素,將水墨的韻味與動畫的表現力結合,力求展現出獨特的東方韻味,讓觀眾在欣賞電影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華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微微停頓,繼續說道,“同時,在特效製作上,我們團隊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景,都經過了無數次的調整和最佳化,就是為了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採訪的最後,記者丟擲了一個更具深度的問題:“王導,你覺得這部電影對華夏動畫電影的發展有什麼意義呢?”
聽到這話,在場沒有一人反駁,彷彿他們已經篤定《大聖歸來》會成功。
“電影還沒有上映,談意義太早了。”
王昊謙虛的笑了笑,語氣鄭重地說道,“我們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有優秀的動畫人才,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華夏動畫電影一定能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大聖歸來只是恰逢其時。”
採訪接近尾聲,現場所有觀眾紛紛向主創團隊送上真摯的祝福。
有觀眾激動地跑上臺,與主創們握手、合影,表達自己對電影的喜愛與敬意;有的觀眾則在臺下大聲呼喊著主創們的名字,聲音裡滿是熱情。
其中對王昊的態度最為涇渭分明,男人只喜歡電影,對他個人不太感冒,彷彿看到了天敵,合影的幾乎沒有;女人則恰恰相反,恨不得將王昊拖進他們的妖精洞。
首映禮結束後,王昊帶著團隊,站在影院門口,歡送所有觀眾有序離開展覽館劇場。
半個多小時後,看著空蕩蕩的影廳,王昊轉身對身邊的團隊成員說道,“大家都早點回去休息吧,明天你們中的幾位還要和我一起去路演,這幾天大家都辛苦了,感謝大家這段時間的付出!”
“等電影上映成功後,所有人都會拿到豐厚的獎金和紅包。”
“王導再見。”
眾人紛紛回應,臉上寫滿了疲憊,但眼神中卻閃爍著喜悅與自豪。
這段時間,大家都付出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心理壓力也非常巨大,此時一個個只想趕緊回家,好好睡上一覺,為接下來的路演養精蓄銳。
路川慢悠悠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那笑容裡帶著幾分傲慢與自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