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忠於李泰的司馬蘇瑁等人,心裡也是咯噔一下,心想:“這下完了,這下全完了,事情要鬧大了。”】
【他們討論了一下。】
【最終得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立即勸李泰調動兵馬,震懾天下,讓各大封王不得妄動。】
【此時此刻,剛收到訊息的李泰,一臉鐵青。】
【接下來,他更是破口大罵:“你乖乖的交出兵權不就行了!”】
【“朕又不會要你的命!”】
【“你他。”他頓了頓,覺得說他娘不妥,畢竟也是自己娘,所以,把話憋回去。】
【隨後,改罵李治:“你腦子有病吧!”】
【“活生生自焚幹嘛!!”】
【“自焚也就算了!”】
【“你還在晉王府門口那邊,大喊,是朕逼你的。”】
【“我嘞個豆的!”】
【“是朕逼你的嗎!!!”】
【“朕何其無辜啊!!!”】
【“白白被你扣了一頂髒帽子過來!!!”】
【“你真是其心可誅。”】
【“朕恨不得,恨不得,把你鞭屍了。”】
【氣著氣著,李泰口無遮攔的罵了一大堆難聽的話。】
【要不是同一個父母所生,限制了他的發揮。】
【不然,他會用更加惡毒的言語,詛咒李治。】
【只因為,李治害苦了他。】
【發洩完後,李泰的一絲理智回來了,心想,再罵下去也不能解決辦法。】
【因而,連忙召開朝會,讓百官商議好辦法。】
【太極殿,李泰坐於龍椅上,向百官爭求意見。】
【司馬蘇瑁舉了一下笏板,出聲建議:“陛下,晉王之死,肯定會激發各地封王的謀逆之心。”】
【“陛下,臣懇請陛下,立刻調動軍隊,震懾各地封王,並從別地調士兵來長安,以護陛下的安危。”】
【“同時,下令嚴禁民間討論皇家之死,以衛陛下清明的聲譽。”】
【“敢討論者,皆入大獄。”】
【“當然,封王若有異動,當以雷霆之速,調動軍隊,鎮壓,以絕後患。”】
【李泰聽著有道理,剛想同意,卻被長孫無忌勸了一下。】
【此刻,長孫無忌誠然是對李治的去世很是傷心,但他不忘記太宗皇帝的囑託,一心為大唐。】
【因此站了出來,否絕道:“陛下,此法萬萬不可啊。”】
【司馬蘇瑁聽此,馬上開口:“司徒,為何不可?難道司徒是有更好的想法嗎?”】
【聽到這,李泰也是把不解的目光投放過去。】
【長孫無忌發言道:“陛下,司空所言中,禁民間言論,臣認可。”】
【“但調兵震懾,臣不認可。”】
【“臣認為,調兵會進一步激化陛下與封王的矛盾,徹底爆發出內亂。”】
【“再者,大唐邊境各國蠢蠢欲動,抽走鎮守邊境計程車兵,恐怕會再起邊境戰事。”】
【李泰皺著眉頭:“那司徒的辦法是?”】
【長孫無忌:“臣認為,當以安撫各地封王為主,等安撫完後,若有動靜,再伺機而動。”】
【司馬蘇瑁不服了,直言道:“司徒,你這方法不行。”】
【“萬一封王作亂,那誰能承擔責任,你嗎?”】
【長孫無忌聽到這話,無語了。】
【最終,李泰還是採用了自己忠臣司馬蘇瑁的建議。】
【只因,李泰與長孫無忌有隔閡,不確信,他會不會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