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朝廷即使派出大軍滅了楚王,但還是有可能引起其他封王引兵作亂。”】
【“甚至會讓其他國家看到機會,紛紛出兵攻打大唐。”】
【“到時,朝廷不僅會處處應敵,百姓蒙難,甚至還會造成國庫空虛。”】
【“最終,致使太宗貞觀一朝的累積毀於一旦。”】
【“臣不得不誇上一下,楚王這一刻謀反,選得時機恰好,頗有心機啊。”】
【恨不得生啖他肉的李泰,已讀亂回了:“說得對,李寬這個豎子在這個時候謀反,當真是其心可誅!!!”】
呵呵,李泰,就憑藉著此言,你未來就不得善終咯。
李寬一聽,眼眸一眯,心中冷笑。
【聽到他的話,長孫無忌有點無奈,挺心累的。】
【但奈何他身為大唐大臣,以及是李泰的親舅舅,處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情況。】
【因而,還是打起精神來,提建議:“所以,臣認為,當派大軍以圍定州的楚王府為主。”】
【“待楚王糧草斷絕,士兵自會綁了楚王,獻於陛下。”】
【“這樣大唐便不廢一兵一卒,而化兵事為無,了卻楚王謀反之事。”】
【“同時,還應該派人去安撫其他封王。”】
【“當然,所派之人,要親善,不可用挑釁之言來反激怒封王,以免再起禍事。”】
【“最後,加守長安防線兵力,因為定州距離長安不遠,除去兵力阻擋等各方面因素,十來日行程便可帶兵抵達。”】
【“陛下,臣之策,便如此。”】
【心態放平許多的李泰,分析了一下,覺得可以做,因此微微頷首,讚道:“此計可行,司徒不愧是隨父皇治國多年,隨意一想,精妙的策略就此一來。”】
【長孫無忌低了頭,作揖道:“陛下謬讚了。”】
【持有不同意見的司馬蘇瑁又出聲了:“陛下,臣認為司徒大人所言不妥。”】
【“柔和策略,只會有助於封王的野心,會讓各大封王效仿。”】
【“而雷霆手段,會熄滅掉他們的野心,從而使他們乖乖聽話。”】
【“再者,圍而不攻,若拖久了,萬一其他封王瞧此妙機,趁機作亂,豈不是無法及時派大軍鎮壓,從而對大唐產生更大的災禍。”】
【“故臣認為,還是儘快派能將精兵,快刀斬亂麻,伐之,以示陛下的天威。”】
【“同時,也能借此機會,震懾封王,來讓封王心甘情願地交出手中的兵權。”】
【“實現陛下效仿當初太宗皇帝的節制天下兵馬的心願。”】
【一番魅惑之語後,說中了李泰的心坎當中,讓他動搖了。】
【他目前,最想要的就是收回兵權。】
【不然就不會搞出那麼多事來。】
【畢竟收回封王的兵權後,封王對他來講,至此再無威脅。】
【而他也能聚一國之力,伐高句麗等國,開疆擴土。】
【實現父皇一直都未完成的心願。】
【同時,還能專心治國,讓大唐盛世就此降臨。】
【因而有野望的李泰,傾向於自己麾下的能臣,司馬蘇瑁了。】
【李泰微微頷首:“有理有理。”】
【沒幾下,做出決定的他,就公佈採納司馬蘇瑁所獻之計。】
【長孫無忌剛想開口,李泰直接打斷了:“司徒,不必諫言。”】
【聽此,長孫無忌嘆了嘆:“是,陛下。”】
【李泰又起了一個頭,問道:“現在該議,何人統率大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