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凱瞬間感覺如鯁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針氈。
他恨啊!
自己怎麼就這麼不自量力來報這個名,怎麼就跟徐凌這個非人類分在一個考場。
覃凱沉默了。
周圍人的反應沒有影響到徐凌,他還在津津有味地做著推導。就這麼一會兒,他的第一題已經完成了。
其實這個第一道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很多人只是被這種形式震住了。
比如說,如果小球的數量不多的時候,可以以相同的力度和搖晃方式來分別搖晃裝有1、2……個小球的盒子。
然後將聲音錄製下來,獲取他們的特徵引數,或者直接繪製波形圖。
最後透過比對,就可以知道某個未知的盒子裡面有多少個球。
只是這種方法並不準確,受外部條件影響較大。比如球和盒子的材料,外部空間的噪音,等等。
“題二:透過觀察放置在玻璃表面的單個水滴,我們發現它能起到一個成像系統的作用。嘗試研究這種水滴透鏡的放大倍率和解析度。”
這道題就是一個很經典的光學問題了,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研究會很複雜。
看到這道題目後,許多剛才還對第一道題以後的題目抱有希望的人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
不少人已經從椅子上起身,把卷子往講臺上一放,就瀟灑出門了。
這倒是把徐凌驚到了,以為這些人真給做完了。
只是覃凱還在負隅頑抗,緊皺著眉頭,手底下還在不停地塗塗改改。
然而,接二連三瀟灑出門的人已經亂了他的道心。
“靠!”
終於覃凱寫不下去了,猛得大喊一聲,正還想拍一下桌子,突然想到自己還在考試,收回了手,在監考老師的注視下尷尬地出了門。
“靠!”
出了門的覃凱又是怒罵了一聲,講臺上的小老頭兒皺了皺眉頭。
估計心裡想的是,這孩子心理素質太差!
考試繼續進行著,時間過了大概一半,徐凌也做到了試卷的後半部分。
教室裡已經只剩下寥寥十來個人。
這時,穩坐釣魚臺許久的監考老師走下了講臺,開始巡視了起來,每經過一個同學的位置,都會看看學生寫下的答案。
關鍵是,他看就看了吧,他還要時不時搖搖頭,嘴裡發出嘖嘖的聲音。
好些同學本來好不容易放平穩的心態,就被這波騷操作給搞亂了。
嗯?
這孩子每道題都寫出來了?
不會瞎寫的吧?
我看看來。
小老頭在徐凌身邊駐足,仔細地看了起來。
誒?好像沒錯?
雖然第一題的方法有些粗糙,但這後面的題討論的就有些水平了。
小老頭兒的神色充滿了讚許。
是個好苗子啊!
叫徐凌麼?
好像老劉和老許這一陣在研究個什麼論文,好像就是一個叫徐凌的孩子寫的吧,是這個孩子嗎?
小老頭的神色轉換不定。
徐凌則沒有受到影響,他現在已經完全進入到了專注的狀態中,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消失在了他的感知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