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難道想給我投資?】
余文凱有些激動地問道。
徐凌下意識就想要拒絕,但想了想,還是沒有直接說出口:
【如果你能做一個詳細的企業規劃,我能夠看到你公司的前景,我可以考慮給你投五十萬意思意思。】
【兄弟夠意思!】
余文凱很高興,煞有介事地回覆道。
徐凌笑了笑,沒有回話。
……
迴歸到自己身上,想到自己浸淫在無人機電池領域這麼久,而且做的工作又很多都是建模和演算法相關的,徐凌總感覺自己都有些不像是物理學院的學生了。
再考慮到手上已經沒有科學圖紙了,徐凌決定先把重心放回到自己的物理學領域。
而想要做點實事,那就得經常往張忠堯的實驗室裡跑了。
而在這個時間節點,關於之前利用μ子束作為探針測量中微子振盪時的電荷宇稱破壞因子的工作已經全部落下帷幕。
透過最後的實驗驗證,這個方案能夠得到五個標準差以上的可信度的結果。
並且關於這項成果的論文,已經在新年之前就投稿了《nature》的物理學子刊,並確定被收錄。
張忠堯和清北大學的一名教授作為共同第一作者。
這還是徐凌第一次見,他原本本一直以為第一作者只能是一個人。
而更讓徐凌有些興奮的是,論文附表裡的實驗人員名單裡,有自己的名字。
“張老師,實驗室接下來準備做什麼呢?”
這是徐凌更加關心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準備趁熱打鐵。繼續做μ子和中微子相關的工作。”
張忠堯笑著說道。
“具體方向呢?”
徐凌繼續問道。
“μ子還是充當探針的作用,但這次我們準備探索非標準中微子相互作用,然後嘗試著擴充套件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
張忠堯耐心地解釋道。
所謂標準模型,是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以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框架,是現代粒子物理學的基石。
但它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例如,它沒辦法解釋中微子的振盪現象中揭示的中微子有質量的事實。
這是現代物理學者都眾所周知的事情。
但讓徐凌感到驚訝的是,張忠堯竟然準備要拿它開刀。
完善標準模型?
這可能是絕大部分物理學家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吧。
但這也勾起了徐凌濃厚的興趣。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有系統傍身,還有什麼值得猶豫的嗎?
“那我可以參與研究嗎?”
徐凌滿懷期待地問道。
“非常歡迎!這是個困難的題目,就是需要一些更有想象力的年輕人參與其中!”
張忠堯點了點頭。
但現在,專案還沒有正式立項,目前只是進行一些準備工作。
而且,上一個專案還留了一些尾巴,還有幾場類似於成果討論會的學術會議。
其中一場,在清北大學舉行,張忠堯當然要參加,但讓徐凌意外的是,張忠堯準備帶上自己和王雪琴。
用張忠堯的話來說,就是見見世面。
反正距離新學期開學還有一段時間,徐凌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長這麼大,徐凌還真沒去過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