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三四天的時間,第一批粗坯整形後入窯爐燒製。
五獸夫從昭昭那裡才知道,加入骨粉是為了增加缸體硬度光澤度,降低燒製的溫度。
粗胚燒製成功後,再調製釉水,刷釉,風乾後再次入窯燒製。
意外的是,分明都是一起做出來的陶缸,燒製出來的成品卻並非分毫不差。
滄溟也不知道在陶土裡加的什麼骨粉,燒製出來的陶缸,在陽光下居然透光,更像昭昭空間裡囤的骨瓷茶具。
雪刃燒製的陶缸表面帶著碎瓷的裂紋,他還以為自己的陶缸燒壞了,但仔細檢查卻不漏水,是能用的。
那特殊的碎裂紋,更像是一件藝術品,粗看很嫌棄,細看還是很好看的。
斬歲燒製出來的陶缸釉面出現了冰花紋,他有些心虛地看自己的手,但發現昭昭很喜歡那些紋路,突然就踏實了。
朝風燒出的陶缸更像玉器,也不知道他是怎麼鼓搗出來的。
巫弦是真在自己的陶缸上下了功夫,居然燒出了青花瓷。
這是最讓昭昭意外的,甚至很懷疑人生。
她記得自己只想要幾個大剛下醬、做醬油來著……吧?
她這五個獸夫是不是也太能捲了億點點?
豆坯經過白天暴曬,晚上陰乾,發酵得效果也都很好。
開水化鹽調製成兩種比例。
下醬用的比例:發酵豆坯100斤,加水100斤,鹽25斤。
做醬油的比例:發酵黃豆100斤,加水300斤,鹽50斤。
鹽水冷卻後,分別與豆坯和發酵黃豆一起入缸,陶缸經過昭昭的水,鳳火在裡面轉一圈,比高度酒殺菌的效果還要好!
缸口以棉紗布封住防蟲,擺在山洞口的平臺上,充分接受陽光的二次發酵。
每天醬缸都需要進行攪拌,醬油缸中心插個漏網,舀出尚未顯色的醬油水對豆子表面進行澆淋。
豆瓣醬一週左右就可以食用了,醬油淋曬的時間長一些,至少要20天。
豆製品從嫩豆腐到豆乾,端看壓制瀝水的時間長短。
豆腐皮需要分層壓制,徹底瀝水。
豆皮(腐竹)只能在熬製豆漿的時候收集。
豆漿點滷子後不入模具進行瀝水壓制,豆花凝結就是豆腐腦。
香滑的豆腐腦,熬製個蘑菇木耳醬,一碗豆腐腦,淋上一勺醬滷,比豆腐蘸醬更好吃。
可惜昭昭沒在煞淵森林裡看到桂花,不然搞個桂花蜜淋上,再撒上一小撮桂花……那味道絕了!
吃貨為了一張嘴,能逼著自己從搬石頭造磨盤開始磨製美味。
也能逼著自己從搭窯爐掏陶土開始造缸釀製美味。
滄溟對此深有體會。
他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吃貨,所以妻主的心聲叫他大饞小子的時候,他哪怕是在心裡都不會反駁半句。
然鵝。
能夠想到這些,並指揮著他們做出美食的小妻主,又何嘗不是個大饞丫頭呢?
真正沒有什麼口腹之慾的,就應該像巫弦那樣,在沒融入這個家之前,整天吃的是清水煮肉片,清水煮野菜,清水煮果茶……清水煮一切!
放進水裡的鹽,都是能數出個數的。
那叫一個寡淡!
瞧瞧,再瞧瞧他現在?
麻婆豆腐他搶得比誰都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