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樂把他的腿抬起來放凳子上面,“阿爸,你看莊稼不也要曬太陽才長得粗壯,結更多的果子,人肯定也一樣。”
“那倒也是!”李父舒服的靠著椅子,“在醫院幾天,覺得人都快發黴了。”
“阿爺,曬曬太陽就不黴了。”
“嗯嗯!不黴了,不黴了!”
這時,陳永威走了過來,“哥,我們去看看潮水退下去沒?”
李長樂想了一下,點了點頭,“走吧,先看看去,浪頭要是不大的話,我們就去小樹林找找地籠。”
李大嫂聽後也有些心動,“小洋跟你三叔一起去,看到退潮了,就回來喊一聲。”
“跟著去可以,我也要跟你一起去海灘!”
“我們也要去。”一旁的李小海、李小洲說道。
李母提著菜籃過來,衝幾人說道:“看什麼看?吃午飯的時候阿賴從海邊回來說,碼頭的浪頭還有十幾米高,這會兒去了也是白走。”
李長樂擼了李小洋一把,“聽到沒?你阿奶說現在不能去。”
“不去就不去!”李小洋拿起陀螺,“走,去後面找阿山比賽抽陀螺。”
“噢噢!比賽去咯!”李小波拍了李小海一下,幾個大的一窩蜂跑了。
“哥哥,等等我。”李小洲倒騰著小短腿跟了上去。
“就你多事,每次都要跟,每次都跑不快。”李小海埋怨著轉身拽著他跟了上去。
“吵也是他們,好也是他們!”李母樂呵呵的看著孫子跑了,扭頭衝李長樂說道:“你去老爺殿上柱香拜拜。”
“好的,我去洗把臉就去。”李長樂放下鋼絲,回屋洗了臉出來,接過李母遞過來的菜籃,陳永威也跟著一起出了門。
“哥,我去海邊看看。”
“行!”李長樂應下,提著菜籃朝村東頭的老爺殿走。
沙頭村的村廟供奉著送子娘娘,城隍爺、土地公。
漁民祭祀的海神主要有:海龍王、魚司爺、船關菩薩、觀世音菩薩、船龍爺、媽祖……平水大王,這裡的平水大王其實就是大禹。
村廟就建在山腳,有不少年頭了,每隔幾年就會修繕一次,有時是所有村民平攤,有時也有掙了錢的村民捐贈。
山腳的小溝因為下大雨的原因,往日清澈見底的水變得渾濁不堪,幾個男孩子提著畚箕在溝裡撮魚摸螺絲。
到了山腳廟前,不是初一十五,來廟裡燒香的人很少。
李長樂到時,恰好看到阿根老婆與她婆母拎著籃子出來,兩人看了他一眼,也沒打招呼便走了。
走進院裡,靠院牆有幾個大香爐,可以焚香,但村子裡的人來拜拜一般會先進正殿,拜完菩薩後,再出來每個香爐都燒一炷香。
李長樂進了正殿,見供桌上擺滿了瓜果、糕餅。
他站到供桌前,將菜籃裡的糕餅拿出來,恭恭敬敬的放盤子裡擺好後,虔誠的跪到蒲團上先磕了三個頭。
然後起身取出三柱香,左手持香放在旁邊的燭上點燃,右手上下扇動,滅掉香頭上的明火。
老一輩的教他們說,香頭帶火不能用嘴去吹,這樣做對菩薩不敬。
李長樂持香起身,對著菩薩神佛雙手持香躬身行禮,禮成後,左手持香一支支的插入香爐。
然後,點一對紅燭供上,再度跪在蒲團上磕頭許願,“城隍爺,求您老人家保佑我一家平安順遂,出海漁獲滿倉……”
許願後,又恭恭敬敬的磕頭,起身去土地公和送子娘娘神像前也拜了拜。
“喲!是阿樂啊!這麼好的運道,還來拜老爺啊?”
李長樂睜眼扭頭,看到大伯孃林仙梅提著籃子站在一旁,淡聲道:“好運道才要來拜老爺。”
李家幾房人,數大伯、大伯母兩公婆最會算計,最喜歡繃面子。
“也是,你阿爸好點了沒?能走兩步了麼?”
“出院了,醫生說恢復的很好。”
李長樂看不得她那副故作揪心的樣子,說罷提著菜籃出了正殿,把外面幾個香爐都點遍拜了三拜,這才提著菜籃往回走。
走到半路就遇到陳永威,“怎麼樣?潮水退下去沒?”
陳永威搖頭,“已經開始退了,天黑後應該能退下去。”
李長樂想到都三點多了,“你回去睡一覺,吃過飯我們就去海邊。”
“把塑膠罐也帶上。”陳永威跟著他往回走,“哥,等船修好了,我就帶你去島上撬佛手螺!”
“先不去撬佛手螺,今晚我帶你去一個地方,裡面的牡蠣比我的腳板還大。”李長樂小聲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