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子走到去海灘的路口,就看到李父挑著兩筐殺洗好的鮮貨過來,竹筐下面不時有水往下滴落。
“阿爺,我阿爸回來了!”李小洲歡快的跑過去打招呼。
“乖!”李父樂呵呵的應了一聲,慈愛的看向李長樂,“趕緊回家洗洗,吃過午飯,去眯一會兒。”
“等會兒到船上睡。”李長樂兩人見竹筐裡裝著墨魚鯗,還有兩大簍墨魚卵,上前一人端起一盆。
“阿爸,家裡囤了多少墨魚卵乾貨?”
“六七十斤。”李父說道,“今天的有卵的墨魚多,曬了五六張曬簾。”
李長樂想起家裡醃製的幾大缸墨魚墨,“阿姐十六開張,把缸裡醃製的墨魚墨也送去賣。”
墨魚卵只有雌墨魚才有,大的墨魚卵有雞蛋大小,小的跟鴿子蛋差不多,以前殺的都是混合著墨魚墨、墨魚膏醃製的。
李母每次舀一勺醃製好的墨魚墨和墨魚卵,加老酒、薑片蒸熟後,再倒一碟紅醋蘸著吃,孩子們每次都搶著吃墨魚卵、其次墨魚膏。
李長樂也很喜歡,墨魚卵醃製好後,像千層糕一樣有層次感,吃的時候剝下一片,入口滑膩又富有嚼勁,還特下飯。
醃製了四五缸,一直都沒送去賣,李母覺得佔地方,就把墨魚卵剝出來曬乾品,墨魚墨和墨魚膏送給村裡幫忙的婦人,兩月功夫才攢了這麼點幹品。
他們家曬的是生制幹品,墨魚卵用海水洗刷乾淨,瀝乾水份後,攤開晾曬在用細竹篾編制的曬簾上晾曬。
晴朗的天氣,曬上三四個鐘頭,當墨魚卵表皮乾燥呈薄膜狀時,挨個翻面再次曬制,日頭好兩三天就能曬乾。
熟制幹品,則是用加鹽的滾水稍加煮制後攤開晾曬。
周若楠說道:“我記得供銷社賣兩角五一勺,還沒一斤,咱們賣兩角五一斤,應該好賣。”
李父笑著點頭,“阿金昨天來說,選的十六的日子,你阿孃就想到了。今天的墨魚墨和墨魚膏就沒送人,全都留下裝桶,下午你姐夫回去的時候,拉到塗下橋醃了賣錢。”
“聽說墨魚卵在舊時,都送皇宮給皇帝老兒吃的。”
“咋不是!”李父笑道,“皇帝老兒也是人,咱們覺得好吃的東西,他們肯定也喜歡。”
他頓了一下又道,“家裡攢的那些墨魚骨,今早我跟阿肖拉到鎮上,送中藥房賣了六十多塊。”
李長樂嫌棄道:“多少錢一斤啊?攢了這麼久,才賣這麼點錢?”
墨魚骨中藥上稱之為“烏賊骨”或“海螺蛸”,是止血、收斂常用中藥。
“三分錢一斤,比青佔價錢還好。”李父滿意的說道,“我還以為就一兩分一斤呢!”
周若楠笑道:“我也覺得蠻好的,墨魚從裡到外,一點都沒浪費,全都能賣錢。”
“海鰻也是。”李父樂呵呵的說,“曬乾的鰻魚膠也有七八十斤,就是不曉得價錢咋樣。”
“你放心,鰻魚膠雖說沒黃魚膠值錢,拿去賣的話價錢肯定不便宜。”
“貴賤都不怕,只要能賣錢就比扔了好。”
說話的功夫就到了南山凹,幾人剛到金家外面,大黃和阿旺就搖著尾巴迎了上來,繞著李小海和李小洲打轉。
到了新房外面,只見一樓的預製板已經鋪設好,幾個泥水匠和粗工正在鋪灰漿。
這年頭鄉下建樓房還沒人用現澆,大都是用的預製板,兩張板連線處有裂縫,還得鋪一層灰漿以免滲漏。
家裡人手忙不過來,李長樂兄弟跟張得金商量後,給泥瓦匠還有木匠一人一天加兩塊錢的工錢,只包中午一頓飯,他們省了不少事,工期也快了很多。
李長樂跟周若楠提著竹簍朝曬架走,只見出門前才平整好的曬壩裡,聳立著一排排兩米來高的人字曬架。
每一張曬架兩面,間隔約五十公分的距離,就橫架了一根硬頭簧竹,上面整齊的掛著鰻魚鯗、墨魚鯗,魷魚乾,馬鮫鮳頭、水潺……空氣中散發著一股若有若無的鹹香味。
李小洋、李小青幾個都在壩子裡幫著晾曬鯗頭,見他回來放下手裡的活跑了過來,“三叔,你回來啦?”
李長樂一人擼了一把,“乖!等會兒給你們錢買酸梅粉吃!”
“三叔,”李小濤拉著他,“我們不想吃酸梅粉。冬阿公家才進的乾脆面,裡面有五香粉,又香又脆,好吃的很。”
“阿爸,好吃的!”李小海幾個也連連點頭,看樣子都買了嘗過了。
“饞貓!”李長樂擼了他一把,“讓你們上學,你們天天去關注冬阿公家的小賣部。”
小賣部的零食品種越來越多,孩子們又迷上了乾脆面。
小小一袋,裡面裝著一袋調味包,撕開撒在面上,咬得嘎吱作響,他記得這東西好像賣了好久。
一旁擼狗的李小洲和李小美聽說要買乾脆面,丟下狗子跑了過來,“阿爸,(三叔)給我們買一袋嘛,吃了保證好好幹活!”
李長樂忙道:“你們才摸過狗子,不許摸鯗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