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貴

第31章 端午(下)

這一網拉下去,直用了快一個時辰。徐平身邊的柳樹上,已經拴了七隻老鱉,最小的也有兩斤多重。看得徐平竟然發愁,什麼時候才能吃完。

正在拉網的時候,林文思一家帶著秀秀從路上緩緩走了過來。

看見他們,徐平吃了一驚。自己這個老丈人,不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嗎?還從來沒見他下過田地呢。

慌慌張張迎上去,徐平見禮:“見過老師!”

林文思淡淡地道:“我離鄉多年,聽說你們在這裡捕魚,便帶素娘過來看看,就當看看家鄉的景緻吧。”

徐平急忙把林文思讓到柳樹下,又叫了一個莊客回莊裡拿幾把交椅過來,給老師一家坐。他自己不講究,林文思可是個讀書人。

林文思看他忙,也不吭聲,等忙完了,才一起過去看眾人起網。

眾莊客在岸邊巴巴等著,見徐平幾人過來,一起向林文思見過了禮,才道:“官人,這池塘多少年沒人來捕撈,大魚著實不少。”

此時網裡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魚擠在一起。

林文思道:“只揀兩尺以上的,其它依然放回水裡。君子之道,不可竭澤而漁。朝廷每年幾個月禁漁禁獵,便就是存了這份仁人之心。”

徐平在一邊乖乖點頭。此時宋朝因春夏是生物生長繁殖的時候,禁漁禁獵禁樵採,這是從周朝就傳下來的傳統,自然也有生態保護的積極意義。林文思這話就是點徐平,他這個時候帶著莊客來捕魚,是不對的。

反正只是捕幾條魚自己吃,又不拿出去賣,誰會來管。徐平雖是點頭,心中卻也不以為然,長江以南只怕是天天有魚,也不見有人說什麼。

水裡的莊客聽了吩咐,只挑兩尺以上的大魚出來。

林文思又道:“去折幾條柳枝,把魚穿了依然放在水中。柳枝有生氣,魚便不容易死去。吃魚只要吃活的,死的不中吃。”

徐平聽自己老丈人說得一套一套的,不由多看了他兩眼。什麼柳枝有生氣,從來沒聽過,只聽說適合用來做棺材板。不過可不敢違抗,乖乖讓手下的莊客照做。

林文思雖是說得玄乎,但用柳枝穿魚是對的。柳枝浸在水裡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活的,能提供氧氣,魚便沒那麼容易死去。

等莊客揀得差不多了,徐平眼尖,喊道:“裡面的鯽魚桂花魚尺把左右的也挑出來,這魚本就長不大。”

莊客看看林文思,見他點頭,便又挑了七八條出來。

徐平又道:“那幾條大的黃臘丁也取出來,這魚做湯好喝。”

莊客把黃臘丁取出,都看著徐平,怕他又想起什麼。

徐平不好意思地笑笑,他也就知道這麼多了。

林文思看看太陽,對眾人道:“天色還早,再拉一網。揀幾條好的大青魚,讓蘇兒回去做膾。其它的糟起來,慢慢吃。”

眾人轟然應喏。

林文思又慢悠悠地來了一句:“拉的時候小心一些,如果有鱔魚,不要讓它跑了。自來到中原,好長時間沒有吃到了。”

徐平心中好笑,原來自己的老丈人是嘴裡饞了。

莊客換了一個地方,繼續在水裡拉網。徐平便請老師一家回到柳樹底下,坐著交椅乘涼。

坐了下來,徐平說了一聲:“這天氣熱的,如果有個西瓜吃就好了。”

林文思道:“我也聽聞西瓜好吃,只是沒有吃過,聽人說此瓜只在契丹有種,中國卻沒有。你在那裡吃的?”

徐平答不上來,只好含混地說:“聽說而已,哪裡吃過。”

其實此時中國是有西瓜的,只是在中原種植極少,以至宋人都認為是契丹的物種。後來的歐陽修等人還把這個特別記下來,當作個稀奇事。按說漢通西域,這些物種早就傳來,怎麼會沒有。不過晚唐五代戰亂,西瓜種植基本絕跡,才造成這種誤會。

林文思倒也沒追究,又對徐平道:“我聽蘇兒說你今天在家裡還做了一首詩出來,她說不齊全,但我聽得兩句,有些粗陋,你念來我聽聽。”

徐平心中暗道慚愧。主席的詩以端午起源的屈原說起,既有對他人生際遇的同情,又有對他高尚情操的歌頌,意氣縱橫,氣魄廣大,卻被這個宋儒說成粗陋。不同時代的審美意趣,實在大得有些離譜。

這個問題卻不能爭辯,徐平想了一會,說道:“那是隨口說來,哄兩個小女孩的,怎麼入得老師耳朵。我這裡還有一首詩,請老師品鑑。”

林文思點點頭:“你只管念來聽。”

徐平看著池塘:“我今天下午來捕魚,看了這塘水,水質清澈,有感而作這一首七絕。”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林文思扭頭看著徐平,似笑非笑地道:“這詩是你做的?”

徐平被林文思看得心虛,編一個謊話:“也不是一下就做出來了,其實從前些日子帶著莊客開渠,心裡便有這麼個意思。到了今天,見了這裡的風光,這詩便像自己生成,從我腦子裡跑了出來。”

至於這詩林文思聽過,那是斷無可能的。朱熹都是南宋中後期的人了,這才北宋中前期,徐平就記得這麼幾首詩,哪裡會弄錯。無非在林文思那裡,徐平不學無術的印象根深蒂固,突然做出似模似樣的詩出來,他不信罷了。

林文思低聲唸了幾遍,對徐平道:“這首七絕格律都中,韻腳整齊,最可貴的,詩裡講的雖是風景,卻又自有哲理在裡面,可算佳品了。我教了你許多年,可從沒想過有一****能有這番出息。蘇兒唸的詩,我還信一些,這首詩卻就不怎麼信了。”

徐平扭頭,瞪了蘇兒一眼。

蘇兒吐吐舌頭,拉著秀秀跑到一邊去,口中道:“那邊有兩棵桑樹,長得一樹好桑葚,我和秀秀去摘幾顆回來給娘子止渴!”

說完,兩人就跑得遠了。

林文思看著兩人搖搖頭,對徐平道:“不過你說是自己多日積累,一旦時候到了,自然而成,又有幾分道理。李太白曾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你這詩有幾分這種意思了。”

徐平介面:“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也覺得這詩不是我做的,是天地間自然生成,只是借我的口說出來罷了。”

林文思一拍手掌:“‘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又是一金句!莫非真是我看錯了你?這些日子你在莊裡搞得熱鬧,我也看在眼裡,奇思妙想層出不窮,必然是個有才華的人,只是心思沒有用在讀書上。今天看來,這一個月你老實隨我讀書,雖然多是應付,還是不知不覺有了長進。賢婿啊,你如果真是收了心,苦讀上兩年聖賢書,科舉想來也不是無望啊!”

徐平聽了這話,愣在哪裡。原來這句話現在還沒出現嗎?這是哪位大神,給了自己這個驚喜!可惜想破了頭,也想不起這句話是哪裡來的。這話是出自宋朝最傑出的詩人陸游,南宋時人物,這個時候當然沒這句名言了。

坐在一邊一直沒說一句話的林素娘,此時也情不自禁地看向徐平,眼光裡有了些異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