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室內靶場,人形標靶整齊排列,模擬目標物件。
這些標靶能夠進行各種複雜的移動軌跡和躲避動作,用來測試武器的追蹤和命中能力。
此刻,在人機協同模式下,只見武裝機器人手持重型步槍。
步槍與武裝機器人內製的計算機和火控系統建立連線,其連線方式還是以有線連線為主,因為訊號傳輸更穩定也更可靠,穩定性與可靠性是軍用裝備必不可少的指標。
豐富的實時資料資訊顯示在操作員的第一視角ui介面,實時資訊顯示在視角邊緣,確保不影響主視角、
此外,還可以靈活調整顯示資訊在視角中的透明度。
在視角左下方是武器系統的資訊,此刻顯示著步槍的資訊資料,彈夾子彈剩餘量[200/200]
右下方視角顯示操作員的生命體徵資料,如體溫、呼吸、血壓、心率等。
在視角的下方居中位置顯示著一個武裝機器人的小模型,這是武裝機器人的實時狀況資訊面板,比如電源電量、動力情況等。
當武裝機器人遭到攻擊,機體結構遭到破壞。
比如肩甲部位被破甲,面板小模型會在肩甲部位亮起警示色,不同顏色代表受損程度。
武裝機器人整體完好無損時,小模型整體顏色是淡藍色,損傷程度由輕到重依次由淡藍、淺黃、深黃、淺紅、深紅五個等級漸變。
整個視角ui介面能讓操作員一目瞭然的掌握自己和武裝機器人的實時資訊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最開始陸安團隊在設計武裝機器人使用的重型步槍時,在槍身一側弄了個小型led面板,用來顯示彈夾剩餘子彈數量。
不過後來又移除了這個部件。
因為在戰場上敵人也可能看到,若是看到彈夾清空,對敵威懾力就會下降。
所以該顯示部件又被移除,即便是彈夾清空也只有自己知道,而敵人無法判斷槍裡有沒有子彈。除非是遇到能賭你槍裡沒有子彈的燕雙鷹,這是概念神,無解。
此時,全向運動平臺上的操作員已經收到付晨給他發來的通知。
他深吸一口氣,開啟步槍的智慧輔助瞄準系統。
瞬間,武裝機器人頭部側位一個指示燈忽然閃爍,這表明智慧輔助瞄準系統已經啟動,正在快速掃描周圍的環境。
不過閃爍燈的發出的光不是可見光波段,人的肉眼看不見,需要特殊儀器裝置才能探測到。
靶場另一端升起了若干靜態標靶,率先開始的是100米近距離打靜態靶。
操作員的第一視角畫面,視野裡的標靶被掃描,目標身上出現一個紅色信標被標記。
視角里會出現兩個實時可移動的信標,一個是圓形信標,一個是十字星信標。
圓形信標是人的肉眼看向視角內的具體位置就會快速移動到該位置,是實時跟蹤人眼動態視覺。
十字星信標是武器準心,但並非像fps遊戲那樣固定在視角中心,它也是實時移動的,因為這是根據步槍的槍口指向彈道路徑實時同步的,十字星信標會隨著步槍的槍口指向同步移動。
如果槍口指向視角之外,則十字星信標會消失在視角里,這是在告訴操作員,此時開槍,子彈的彈道路徑不會出現在視角內。
要鎖定一個攻擊目標的時候,圓形信標移動到目標身上,當確定打擊該目標,則該目標身上會出現一個紅色信標予以醒目標記,並且這個紅色信標會一直錨定在目標身上,除非操作員主動解除才會消失。
然後操作員控制武器讓十字星信標移動到紅色信標,當兩個信標交匯的時候,紅色信標立刻會變成綠色信標。
只見操作員控制武裝機器人持著步槍指向視角里的標靶,十字星信標與標靶身上的紅色信標交匯,紅色信標立刻變成綠色信標。
這個過程,操作員只是控制武裝機器人手持步槍對目標進行大致瞄準,讓視角里的十字星信標往紅色信標移動,智慧輔助瞄準系統會進一步智慧精調,予以精確瞄準。
當目標身上出現紅色信標,目標確認完成;當紅色信標變成綠色信標,目標鎖定完成。
紅色形變轉綠後,操作員果斷扣下扳機進行點射。
砰!!
伴隨著一聲槍響,標靶成功命中倒下。
緊接著,操作員指向另一個標靶,紅色信標轉為綠色。
再次點射,又精準命中標靶。
靶場開始持續不斷響徹著槍響,靜態標靶也跟著一個個倒下,很快就擊中100個標靶。
然後進行200米中距離射擊測試,也是100個目標標靶;再然後就是300米遠距離射擊測試,還是100個目標標靶。
操作員逐一進行,技術小組的其它成員也在採集資料。
“靜態靶射擊100米近距離命中率100%,10環命中;200米中距離命中率100%,10環命中;300米遠距離命中率100%,10環命中。”
彙報的聲音同時在大廳這邊同步響起,大家聽到靜態標靶射擊測試結果,無不為之側目。
“好傢伙,真是百分百中,彈無虛發啊!”
最重要的是,在場的李風庭等人都知道,操作員是元界智控的一個技術工程師。
他並不是現役的戰士,也沒有經過長期且專業的軍事訓練,卻能透過控制武裝機器人打出百發百中的10環命中率,比部隊中的神槍手還神槍手。
這簡直就是降維打擊,李風庭等部隊裡的人在震驚之餘,更是振奮不已。
接下來,靶場裡開始進行移動靶射擊測試。
隨著指令下達,標靶開始無規則移動,它們的速度很快,有的左右橫向移動,有的呈現s形路線穿梭,還有的突然加速、減速,模擬實戰中敵人靈活多變難以預測的走位。
操作員只需控制武裝機器人將步槍大致對準標靶的方向,無需刻意瞄準。
在短暫的時間內,先進的感測器捕捉到標靶的運動資訊,光學感測器快速識別標靶的外形特徵,這些資訊都會被傳輸到武裝機器人內建的計算機中,以驚人的速度處理著資料。
快速計算出每個標靶的距離、速度、運動軌跡等引數,並根據這些資訊預測標靶在下一秒甚至下兩秒的位置。
同時,結合槍械的資料引數,如子彈的初速度、飛行時間、重力影響等,迅速得出最佳的瞄點以及射擊時機。
反映在操作員的視角里就沒這麼複雜,只要大致瞄向目標,注意信標顏色的變化,變成綠標就立刻扣動扳機。
靶場內槍聲持續不斷,一個又一個移動的標靶接連倒下。
移動靶的射擊測試,同樣對100米近距離、200米中距離和300米遠距離測試了一遍。
隨著300米遠距離測試的最後一個移動標靶被擊倒,測試結束。
“動態靶射擊100米近距離命中率98%,10環命中;200米中距離命中率96%,9.5環命中;300米遠距離命中率92%,9環命中。”
正在觀看測試的軍事技術專家忍不住讚歎道:“如此之高的射擊頻率,還能有這麼高的準度,9環90%以上的命中,這輔助瞄準系統簡直神了。”
控制武裝機器人的操作員可不是什麼兵王神槍手,可就是這樣一個外行人,卻打出了兵王級神槍手的戰績。
李風庭等人看到初次測試成果,無不大感滿意,亦是振奮至極。
因為他們都清楚這意味著在智慧輔助瞄準系統的支援下,可以讓控制武裝機器人的每一個戰士都成為超級兵王,準度高得可怕的神槍手。
一個作戰連隊裡有幾個神槍手,和全體指戰員都是神槍手,那可是兩回事。
對於作戰部隊的整體戰鬥力的提升,絕對是成倍級的飆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