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眾廠商開始跟陸安討價還價,大家都想把價格壓一壓。
比如雷布斯就表示,固態晶格電池剛剛出來,穩不穩定還是很大的未知數,風險還是很大的。
搞不好沒成第一個吃螃蟹的,反而成為第一個炮灰巴拉巴拉。
不過陸安直接化身聊天終結者,一句話殺死比賽。
他直言不諱的表示,如果擔心固態晶格電池是新技術新產品,覺得不穩,那就過幾年等市場驗證了再用就行。
這話讓雷布斯等人當場無言以對,大家也發現了這個年輕人是真的霸道。
不過也不得不承認陸安確實有這個資本,要是自己搞出這麼牛掰、這麼獨步全球的電池技術來,可能比陸安還牛氣。
隨後,在場的那家新能源車廠商也詢價了一番,搭載電動汽車的電池報價,一套的價格30萬元人民幣。
陸安報的這個價格同樣是新能源車企無法承受的。
去年特斯拉上市的model-s車型,更換整套電池組的費用約在12萬至17萬元人民幣左右。
報價的30萬,依然是按照1000wh/kg能量密度來算的,不過陸安同樣給新能源車安排了技術降級的“丐版”,其報價是15萬到21萬元,續航里程也能輕鬆突破1000公里,對比現在300公里的里程,已經是巨大的提升。
這個“丐版”確切的說算是“丐中丐”版本,因為1000wh/kg版的固態晶格電池本就是3000wh/kg版的“丐版”,再砍一刀,那不就是丐中丐版本了嘛。
15到21萬的報價,對於那些20萬到25萬價格的新能源車肯定是承擔不起。
只有價格在30萬以上的新能源車才能用得上,現在很多新能源車的價格都是三四十萬,不過有國家補貼。
半小時後,這次見面也結束了。
元界智控並沒有與任何一家下游廠商達成什麼合作協議,連訂單意向都沒有達成。
這在陸安意料之中。
一方面是價格不便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點,固態晶格電池是剛剛誕生的新興技術,就算價格能接受,下游廠商也不敢上來就用。
多半還是要觀望一段時間的,看看新技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不然到時候出問題,產品大面積召回可就麻煩了,這對品牌的傷害是很大的。
下游廠商有這樣的顧慮,站在他們的視角看待這事兒倒也沒什麼毛病,你嘴上保證說可靠,他心理更多的是懷疑,畢竟沒有人會說自己的東西不好。
但陸安也不著急,固態晶格電池他可以給其它各個行業的廠商供貨,做它們的上游供貨商。
如果沒有人採購,也問題不大,軍方的武裝機器人會用到3000wh/kg版本。
而民用版本有元界智控本身的產品支撐,比如正在開發的家政服務型機器人,以及未來的工業生產型機器人,固態晶格電池給公司自身的終端產品先用著就是了。
包括元界智控目前的仿生義肢機械臂、機械腿,未來發布的新一代產品也會應用到民用版固態晶格電池。
……
在接下來的日子,來自產業下游的眾多廠商先後到元界智控調研,基本都是奔著固態晶格電池來的。
能源科技的進步是有著巨大的驅動力,它能驅動很多行業領域迎來新變化。
那麼多的下游廠商紛紛扎堆前來元界智控調研,就是擔心落後於時代。
電池技術領域已經長達幾十年沒有什麼重大突破了,固態晶格電池的橫空出世,1000wh/kg的能量密度。這對於各大行業來說都是相當炸裂的重磅訊息,不只是電池領域。
廣大吃瓜網友們也很關注,網上的一些營銷號、自媒體什麼的,已經開始吹噓以後徹底告別邊充電邊玩手遊的時代,手機充電一次能用1個月,固態晶格電池的出現能完美解決移動消費電子使用者的電量不足的使用痛點。
不管是手機使用者還是膝上型電腦使用者,以後出門在外都不用擔心電量不夠用,也不需要隨身帶個充電寶什麼的了。
元界智控現在的名氣是越來越大,儼然成為了人們眼裡的高科技大廠。
值得一提的是,那麼多的下游廠商來元界智控調研詢價,真正簽單達成實質合作的目前一個都沒有。
都是過來先了解情況,沒人敢吃第一個螃蟹。
因為固態晶格電池的可靠性與穩定性,下游廠商對此心中存疑,參考過往技術的發展,新興技術的出現,前期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往往需要好些年的沉澱與完善才能走向成熟。
顯然,下游的廠商的心思都是想讓友商去當小白鼠探探路先,自己慢個一步,先觀望觀望。
然後都這麼想,也就沒達成任何一單合作。
陸安肯定是不著急的,超級工廠還沒有完工,距離投產還得要小半年的時間。
他也不擔心固態晶格電池搞出來了沒有廠商願意用,元界智控更不會去求著下游廠商使用,因為公司自身就有終端產品銷售,提前做好了相應的佈局。
除此之外,還有軍方的採購保底。
比如軍艦上都有蓄電池,作為應急電源或備用電源使用,即便是陸軍的一些部門,很多電子裝置也同樣需要有應急電源或備用電源。
固態晶格電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攀升了一個數量級,同等單位體積和重量下的1塊固態晶格電池,相當於20塊以上的傳統蓄電池。
其高儲能和便攜性,還有安全可靠性,在軍事層面的作用不言而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