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3:超級科技帝國

第131章 標準化強制統一

孟秋顏兩手環抱在雙蕾前,瞄了眼那份材料說道:“新能源車業務總共簽下了22萬套500wh/kg低配版電池訂單,總金額193.6億元。”

“手機電池這業務,總共採購了10125萬塊電池,總金額720.9億。”

陸安看完材料滿意地點了點頭:“不錯,電池業務板塊算是正式鋪開了,後面按計劃繼續擴大業務範疇。”

這兩個行業在本次的採購金額加起來有914.5億,再加上之前風光電站簽下的700億大單,固態晶格電池業務在民用市場已經創下超1600億的營收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固態晶格電池的產品利潤率是30%,因為這個利潤率能在當前能夠實現利潤額的最大化。

以智慧手機電池業務為例,當利潤率達到30%以後,往上每增加5%的利潤率,電池銷量會減少20%,定價越高銷量就會越低,反而絕對利潤會賺得更少。

比如把利潤率抬高到50%,那這次1個億的採購量會下降到只有4000萬塊。

前者30%的利潤率,但1億的採購量獲得的利潤額是164億;後者50%的利潤率,但只售出4000萬塊電池,結果利潤額是109億,比前者實打實少賺了55個億。

利潤率只是一個百分比數字,利潤額才是實打實的賺到手的錢。

降低利潤率能夠賺到更多的利潤額,那當然是選擇賺更多的錢。

固態晶格電池雖然技術壟斷獨此一家,但它並不是剛需品,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手機廠商採購電池的成本太高,手機銷售價就會漲價,必然是透過漲價的方式把成本壓力轉嫁給消費者承擔。

但如果手機價格太貴,超過了消費者的心理承受價格,他直接就不買了,大不了繼續用以前的。

消費者不接受漲價,手機廠商就賣不出去產品,也就不會採用固態晶格電池。

由此可見,固態晶格電池的定價不能超出市場承受力。

不過這並不代表不賺錢,只要是壟斷型利潤就沒有不賺錢的,壟斷利潤的重點不在利潤率,而在於規模。

孟秋顏旋即說道:“三星和蘋果並沒有來,難道他們不打算用固態晶格電池?”

聞言,陸安笑道:“早晚會來的,固態晶格電池與傳統電池拉開這麼大的差距,他們要不來拿貨,國內的幾大手機廠商做夢都要笑醒,咱們等著他們上門來拿貨就是了。”

“也是。”

孟秋顏點了點頭,她想了想旋即看向陸安又道:“不過蘋果公司向來對上游供應鏈企業很霸道且傲慢,說不定到時候他們要求我們給他們的手機專門做電池適配。”

這就得說元界智控給手機行業做的固態晶格電池,都是統一標準規格,可以說是被強行統一的。

此次下單採購的那些手機廠商,他們拿貨的固態晶格電池都是一模一樣的產品,就連電池的體積大小也都一樣的。

陸安並沒有單獨為哪家手機廠商適配,沒有說你樺為要求電池是長方形的就給你搞長方形,你小咪要求電池是正方形的就給你搞正方形的。

電池容量也沒有說你要8000毫安、1.2萬毫安就得適配,元界智控只提供1萬毫安、1.5萬毫安和1.75萬毫安三個版本。

全部統一為一個樣式、一個標準。

因為這樣能夠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規模化量產。

以後也沒有什麼原裝電池一說,大家都是用同一個廠商、同一個標準、同一個協議的電池。

從oppo手機身上拆下來也能裝在其它品牌手機上照樣正常使用,這其實是利好消費者的。

陸安聽到孟秋顏這話,不以為然地說:“來我這兒甩臉子擺傲慢架勢?你看我慣不慣著他?非但不會慣著他們,蘋果來我這兒拿貨,我還要提價712元的基礎上再提價20%的利潤率,關稅還得他單方面承受,誰讓他的產品利潤率那麼高呢?不買?不買拉倒!”

看陸安這般,孟秋顏知道他不是開玩笑的,是真打算給蘋果提價20%。

孟秋顏若有所思地道:“蘋果公司目前的電池成本在800元左右,提價20%那就是855元左右,沒準還真能接受。”

陸安淡定地說:“百分百會接受的,除非他能找到能跟固態晶格電池掰手腕的競品。”

蘋果公司要是還守著傳統電池,意味著原地踏步,而同行都在前進,雙方的差距就會進一步縮短,國內的幾個手機大廠巴不得蘋果別採用固態晶格電池。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