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閃失,那就是送命。
千里迢迢來到大不列顛,帶個負數成績回家,就問你丟不丟人?
零鴨蛋熬出頭了,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
沈奇不敢大意,他第三次審讀門檻題的題面:
“牛津大學數學教授有三位聰明的學生,他們分別是湯姆、傑瑞和托馬斯。”
“某日,教授想測試一下,三位學生中到底誰最聰明。”
“教授在三位學生的額頭上各貼一張紙條,紙條上寫有數字。”
“湯姆、傑瑞和托馬斯都能看到其他兩位同學額頭上的數字,唯獨看不見自己額頭上的數字。”
“教授說,你們每人額頭紙條上的數字皆為正整數,並且某兩個數字相加得另外一個數字。那麼湯姆,我問你,你額頭上的數字是多少?”
“湯姆說,對不起教授,我不知道。”
“教授又問傑瑞,嘿,傑瑞,你呢,你知道自己的數字是多少嗎?”
“傑瑞說,對不起教授,我不知道。”
“教授繼續問托馬斯,親愛的托馬斯,只剩下你了,你的答案是?”
“托馬斯說,對不起教授,我不知道。”
“沒關係,湯姆、傑瑞還有托馬斯,咱們再來一次。教授說到。”
“第二次,湯姆和傑瑞同樣無法說出自己的數字,但托馬斯給出了自己的數字:144。”
“教授點點頭,恭喜你托馬斯,你的答案正確。”
“如果你看懂了上述小故事,請問湯姆、傑瑞額頭上的數字分別是()、()。”
以上就是第一題門檻題的全部內容,答對得7分,答錯及不作答得-7分。
沈奇知道,在這道送命門檻題面前,實變函式與斯蒂爾切斯積分、凱萊轉折矩陣及魏爾斯特拉斯二次型、超橢圓積分與阿貝爾定理……一切高深的數學公式、定理、推論全部失效。
這是道純粹的邏輯推導題,它由102個國家的領隊投票設定為門檻題。
你帶任何參考書都不起作用,最管用的應該是初中數學課本。
必須具備的數學知識儲備為500以內的加減乘除運算,及簡單的一次方程解法。
剩下的只有兩個字:腦力。
國際規則跟中國規則看來不太一樣,沈奇不用想也知道,他們的中國領隊肯定對這道門檻邏輯題投了反對票,但少數服從多數,投了反對票也沒用。
中國學生強的是模式化的解題,而國際上更看重年輕人的邏輯思維能力。
沈奇陷入了沉思,來到國際賽場才發現,打遍全世界都不怕的不是什麼深奧理論,而是九九乘法表和最簡單的一次方程。
他有了點思路,便順藤摸瓜推匯出三個必要條件,列出一個一次方程組。
接下來,是拿7分還是-7分,憑藉的就是純粹的燒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