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前兩天他失敗的那幾次【編輯】一樣。
系統能計算出如何讓他「變成富二代」,但根本無法執行,因此才扣除了他0.4點【命運點】作為計算的費用。
「銀行卡出現一億美元」的計算費用是0.2點,「一百萬美元」和「一萬美元」則耗費了0.1點。
如果他當時支付成百上千的命運點,說不定系統真的能實現,但那樣做不現實,也太浪費了。
因此,既然系統不擅長改變現實,那麼,減輕它改變現實的難度就好。
只控制和篡改一臺電腦裡的很少一部分的記憶體,這很簡單吧?
而且,他也沒有讓系統去“挖比特幣”,而是讓系統“找到遺失的比特幣”。
比特幣這東西說來複雜,但可以看做一個只有“2100萬枚”礦的礦井,早前挖礦的速度快,礦便宜,但越挖礦就越少,挖礦的難度越來越高,礦就越來越貴。
但就是早期比特幣還沒有被廣為人知的時候,價格並不是很高,一些早期參與者挖礦獲得的比特幣沒有妥善儲存,私鑰丟失,這部分比特幣永遠無法被找回來。
丟失的比特幣數量非常大,至少達到了數百萬枚比特幣的量級。
但這對於跨越時空、計算力驚人的系統來說,找到它們,並不是一件難事啊。
於是——
支付1點【命運點】,確認。
「編輯有風險,改命需謹慎」。
確認。
「編輯執行成功。目標達成。」
「命運點:-1」
隨著系統出現“目標達成”的提示,林慕延立刻睜開眼,飛速按下了軟體的執行按鈕。
像是嗖的一下。
螢幕上的介面開始瘋狂輸出一條條整齊的“64位十六進位制字元”,速度之快,讓人根本看不清。
林慕延連呼吸都快忘了,死死盯著跳動的行數統計數字——
10……
100……
500……
1000……
1400……
但他其實也沒屏息幾秒,螢幕上滾動的資訊便停滯了。
也就是說,1點命運點的能量消耗完了……
最終的結果是。
“1453個私鑰!”林慕延興奮道。
但這只是第一步,私鑰對應的是比特幣的儲存賬戶。
於是,林慕延隨便找了一行,查詢一番——0.003個比特幣,有點少啊。
再隨便找一行——這個比較多,2.65個比特幣。
吼,這個更多,有10.8個呢!
林慕延就跟一個豐收的農民伯伯一樣,興奮地數著一捆捆稻穗。
而最終統計下來,這麼多私鑰裡,一共有“2058”個比特幣。
再想一想十年後一個比特幣最高能賣十萬美元,林慕延不禁笑出了聲。
“這是2億美元啊……”
所以,他這是“準·財富自由”了?
求追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