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積分是什麼概念?
剛剛觸發的a級任務,才給80積分。
讓一個普通高中生變成省狀元,都用不了一千積分。
就是把他這半年來賺的所有積分全算上,再翻個番也不夠。
陳守仁哪裡知道這些。
見洛珞如此輕描淡寫的樣子,頓時又氣不打一處來。
一個高中生連n-s方程都有所涉獵,洛珞表現的越優秀,他就越是痛心疾首。
“導演,這部分內容我指導完了。”
對著舒崇福扔下一句後便走到場邊休息,眼不見心不煩。
“您辛苦了.各部門準備一下,演員都就位了,第三場戲準備開拍。”
眼見這段插曲終於落下帷幕,舒導鬆了口氣,趕緊宣佈開拍。
“第三場,第一鏡,第一次,action!”
隨著場務打板開拍,張嘉譯等人立刻圍成一圈,對著黑板上他們完全看不懂的公示討論起來。
如果說洛珞能憑藉瞭解的知識,一眼看出黑板上是什麼方程,用於什麼設計。
那他們就完全是看天書了,好在也不是毫無準備。
幾個人在接到角色以後,或多或少的都去了解了一下相關內容,再不濟還有劇本和專業人士的指導,起碼學術名詞是不至於說錯了。
只不過,這種不瞭解只能死記硬背的方式,給他們記臺詞確實增加了不小的難度。
另一邊洛珞則是絲毫參與進去的想法也欠奉,優哉遊哉的在教室後面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這場戲前三個鏡頭都沒有他的參與。
按照劇情,這是風洞建造之前的理論研究階段,試驗還沒開始就在理論上卡住了。
於是在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國防部專家組副組長郭莊教授的帶領下,整個北方大學相關領域的專家全都集中到了這裡,希望能集中力量把問題解決。
這也是我國早期科研建設的國情,人才缺乏的年代,許多領域都只能集思廣益,然後摸著石頭過河。
在別的國家用上計算機的時候,他們甚至還在依靠著最原始的算盤來計算。
這聽起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先輩們就是靠撥動著一顆顆算盤珠子,算出了風洞,算出了飛機,甚至算出了原子彈。
然而一眾國內在這一領域已經是頂尖的學者,卻都被這個難題絆住了手腳。
一籌莫展之際,抱著死馬當成活馬醫的態度,郭教授擴大了研究者範圍,讓相關領域的研究生,乃至部分優秀的本科生也都參與進來。
洛珞飾演的角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塊跟著進了試驗組。
結果連一眾專家都一籌莫展的問題,最終還真就被給解決了,雖然是以取巧的方式繞了過去。
但對於當時的情況來說,能解決問題就行,哪還管的了用什麼方法。
最後洛珞也就成了唯一一個以本科生身份,參與進課題組,甚至跟到了大西北實驗基地的人。
他在這部戲裡的定位就是一個天才本科生。
這也是舒導和高編都一致覺得,洛珞演這個角色甚至不用什麼演技,除了年代不一樣,他簡直就是在演自己。
而此刻在所有人看來本色出演的天才洛珞,正一臉惆悵的轉著圓珠筆,他現在還沒想好該怎麼完成這個任務。
其實他心中隱約有一個想法,只是這個想法過於離奇,他有些難以置信。
按說系統這麼智慧,不可能出一個他壓根完成不了的任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