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誰還做演員啊

第394章 撲朔迷離的風評反轉

洛珞看著來電顯示上熟悉的名字,不由的微微挑眉,他可有段時間沒有接到好朋友的電話了。

說起來,似乎從他上島以後,除了茜茜日常跟他的短訊交流和偶爾的通話外,其他人包括張嘉文,溫嵐,甚至連他爸媽都少有電話過來。

尤其是張嘉文,上次見到這傢伙還是過年,從那之後兩人就沒打過電話了。

……

上個月的某天深夜,時光科技總部,資料流在環形監控屏上無聲滾動。

張嘉文推開內容安全中心的門,三十塊分屏正實時捕捉著國內各大社交平臺的熱點圖譜。

右上角一塊螢幕上,“黃澤島鐳射設施推測圖”的帖子在貼吧物理版塊急速爬升,配圖是被銳化處理的衛星輪廓。

“熱度三級,關聯詞:‘舟山工程’‘高能脈衝’。”

值班主管快速彙報:

“已觸發s級關鍵詞警報。”

這也是他大半夜還要著急彙報,而張嘉文更是親自過來的原因。

張嘉文的目光掃過發帖人id——是個常年混跡學術論壇的航天愛好者。

他指尖在電腦上敲下指令:

“關聯east專案凍結詞條的討論帖同步沉底,至於這張衛星圖……”

他放大模糊的鋼結構陰影:

“用寧波港龍門吊實拍照覆蓋,標註‘國產大型裝備新突破’。”

鍵盤敲擊聲如驟雨落下。

五分鐘後,原帖消失,首頁推送欄跳出基建專題《遠洋重器:東海之濱的工業脊樑》,配圖是陽光下閃耀的橙色港機。

這已經是本月的第十二次攔截了。

從east專案暫停的學術爭論,到iter會議上美俄發難引發的民間猜疑,所有指向洛珞行動軌跡的資訊碎片,都在時光科技構築的銅牆鐵壁前化為齏粉。

張嘉文比任何人都清楚,網路世界的無聲戰役同樣關乎國運。

此時的網路上漂浮著無數關於“神秘天才科學家洛珞”的都市傳說。

有人翻出他早年部落格討論弦理論的蛛絲馬跡,有貼吧技術宅拼接他消失的公開行程——所有這些火苗,都被納入了時光輿情繫統的精準滅火流程:

大量保密的工程代號被植入遮蔽詞庫深層。

當某論壇出現任何相關的技術分析時,系統自動替換為科普託卡馬克的舊文。

利用時光部落格的專欄釋放煙霧彈。

黃澤島頻繁運輸特種裝置的物流記錄發酵時,專欄推出《萬米深海鑽探技術突破》專題,討論焦點被巧妙導向海洋科研。

針對高校論壇的技術探討帖,稽核組以“規避學術不端風險”為由引導至封閉版塊;知乎上關於“洛珞與萬明遠會面目的”的推理,被演算法歸入娛樂分類。

“張總,輿情週報。”

助理遞上資料夾。

“聯絡國安介面人。”

張嘉文合上檔案:

“這個ip背後是弗吉尼亞的衛星資料公司,讓法務部發版權警告函。”

是的,作為國內目前最大的幾個資訊交流平臺和入口網站的實際掌控者,張嘉文的地位早已不同往日而語,甚至和那些重要機關都有聯絡。

而且這還不是近期才開始的。

時間撥回到夸父工程還深藏在絕密立項的陰影之中時,當夸父工程剛剛立項後,一直到《流浪地球》上映之前,洛珞幾乎不在公眾露面的那段時間裡,網路上就已經有不少聲音了。

起初只是粉絲和科技愛好者在時光部落格、貼吧、知乎上的日常詢問:“洛神最近在忙啥?”“怎麼好久沒新訊息了?”帶著關切和純粹的思念。

但網路的基數是一個無情的放大器,當討論的人數足夠多,答案也足夠多時,瞎貓碰上死耗子一般也總有人會蒙對。

洛珞消失的時間越長,沉默的真空便滋生出了更多的聲音。

當“粉絲的日常思念”乘以上億的使用者基數,便形成了洶湧的暗流。

“有沒有大佬知道洛神去哪了?真就一點動靜都沒了?他那個數學腦子,總不能是去環遊世界了吧?”——貼吧的一個熱帖下,討論樓蓋到了上千層。

“同問!時光科技最近也是張嘉文在臺前,洛珞這個創始人是完全隱退了?不合常理啊!”——知乎的專業討論區,也有人發出理性的疑問。

“小道訊息,聽說被國家收編了?搞那種特別神秘的大專案?”——某個隱秘的科技論壇角落,出現了第一個擦邊的猜測。

那個時候的張嘉文,就坐在時光科技總部核心的監控大廳裡,巨大的螢幕上,無數條關於洛珞的帖子流動劃過,場景和如今如出一轍。

“目前來看,還是以粉絲的好奇和路人猜測為主。”

助理遞上初步分析:

“但基數太大,資訊熵在自發增高……張總您看,昨天有人根據洛珞最後公開出現的地點和一些零星的小道訊息,在地圖上畫了個‘可能的消失區域圈’,甚至提到了一個位於內陸的位置,純屬巧合,但方向……有些敏感。”

“截斷它。”

張嘉文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度。

他太瞭解輿論的發酵,更清楚洛珞所肩負的真正使命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洩露,尤其是在這脆弱的初始階段。

“那個地圖帖子,關聯推薦旅遊博主的同區域遊記,所有帶相關標籤的主帖和熱評下沉,用基建類正能量話題頂上,把時光部落格上幾個科技大v的暢想頂到首頁,讓他們討論電影去。”

這是早期的操作,還帶著引導輿論的“柔和”。

時光科技的演算法無聲運轉,龐大的內容引擎開始吞吐資訊。

熱帖沉沒在資訊洪流的底部,精心準備的科普文章和充滿未來感的構想佔據了顯眼位置。

看起來,一切都像一場科幻電影圈的自嗨與追憶。

然而,隨著east專案凍結的風聲在內部小範圍流傳,並不可避免地滲透到外圍學術圈,網路的暗流開始變色。

不再是單純的“粉絲想念”和“路人好奇”,一些夾雜著看似內幕訊息的“分析”貼開始冒頭。

“重磅!據可靠內部人士透露,east專案核心堆突然叫停,非預算問題,與某絕密新方向有關!大膽猜測,是不是和洛珞的消失有關聯?”——一個偽裝成內部人士的馬甲號在某個小論壇丟擲了炸彈。

“能量增益q值…高能鐳射路徑…這些詞最近在幾個保密級別很高的研究所檔案裡偶有提及,結合洛珞擅長的複雜系統建模…細思極恐…”——某個學術背景深厚的使用者,在知乎的匿名回答裡,用專業的術語將猜疑引向了一個極具威脅的方向。

“看看科學島那邊的物流,異常的裝置進出記錄,再想想洛珞最後一次公開活動在哪…軌跡可能重迭了哦!有圖有部分真相!”——有人開始嘗試拼圖,儘管大部分圖是錯的,型號是假的,但組合起來的方向,卻驚人地接近。

張嘉文盯著螢幕上這些新冒出的“線索”,眼神變得無比冰冷。

這些帖子,其行文的邏輯、切入點的精準、刻意引出的關鍵詞,遠超普通網友的水平。

它們不再是無心插柳的“蒙對”,而是戴著路人面具的“試探”和“定向挖掘”。

“風向變了。”

張嘉文對身旁的心腹說,他的手指劃過幾份最新的輿情報告:

“以前是海里的沙子,偶爾有珍珠閃現,打撈沉掉就好,現在是有人拿了磁鐵,在沙子裡專門找鐵釘。”

他果斷升級了防禦等級。

關鍵詞核彈:所有與“east”、“凍結”、“超導線圈”、“高能鐳射”、“能量增益”、“q值”、“磁約束”、“慣性約束”、“託卡馬克”等核心科技詞彙組合洛珞名字、時光科技、科學島等敏感詞的討論,觸發s級遮蔽。

相關帖子、評論、轉發瞬間蒸發,使用者釋出時會收到“涉及敏感內容”的錯誤提示。

資料汙染:針對衛星圖、物流記錄等可能指向地理位置的“實證”討論,時光科技的引擎啟動“資料替換”協議。

你發一張模糊的疑似科學島外圍衛星圖?瞬間被替換成寧波港龍門吊的宏偉實拍,配文“祖國基建狂魔實錄”。

你討論異常物流?頁面跳轉到一篇詳細介紹國產盾構機出口的輝煌成就報道。

源頭打擊與迷霧彈:對多次釋出核心敏感資訊的賬號和ip進行深度溯源。

確認為商業情報機構的,法務部的版權警告、資料安全投訴函如雪片般飛去,附帶收集到的對方“侵權”或“非法獲取資料”的“證據”。

同時,張嘉文授意旗下科技媒體和合作大v,集中火力“主動爆料”——釋出幾份精心炮製的“揭秘”文章,將洛珞的“消失”解釋為“潛心研發革命性人工智慧架構”或“探索地外生命訊號新演算法”這種足夠震撼卻方向截然不同的煙霧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