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不服周

第37章 監軍的日常

軍中稱職務,哪裡有什麼義弟!人家父子兵還以官職相稱呢?

許儀心中暗暗鄙夷胡烈任人唯親。

石守信感受到了一種被疏離的沉悶氣氛,只好跟在許儀身後進入大營。他手下那隊百人的監軍隊,也一聲不吭的跟在後面。監軍單獨節制的部曲,從軍服到軍帽,都與許儀的手下都有極為明顯的差別,可以一眼辨別。

仗還沒開始打,內部的潛規則就已然開始運轉了起來,這讓石守信有些擔憂。兩軍對壘,敵弱我強的大勢只能確保司馬昭伐蜀成功,卻並不能保證石守信本人不會死於非命。

此前他與羊徽瑜多番探討,都感覺此行不會一帆風順。

在大營內飽餐一頓之後,三千人的大軍即刻拔營起寨,向西行軍。在武功縣那邊,有一個供給軍糧的糧庫。據胡烈所說,他本人之後會率部作為大軍主力,走褒斜道。

而許儀此番開路,也是走褒斜道,說白了,就是作為胡烈大軍的先鋒軍。

另外一路大軍,則是走儻駱道,由前將軍李輔率領,兩軍分進合擊,在漢中匯合。

好巧不巧,鍾會並不會和李輔同路,而是會跟胡烈一起走褒斜道。其實這樣安排的原因也很簡單,李輔曾經是司馬懿的部將,在軍中資格非常老,鍾會使喚不動李輔。

所以只能折騰資歷較淺,又不善言辭的“二代子弟”胡烈。柿子捏軟的,本就是人之常情。

但是石守信知道,比起衛瓘和胡烈來,他和許儀則是“更軟的柿子”。

此番行軍在入山之前,沿途都有軍糧供給,可以敞開吃沒問題。但是入山後走褒斜道,後勤就沒那麼順暢了,冬季更是運輸不便,一路上估計只能吃乾糧,少不得挨餓受凍。

這也是許儀如此大怨氣的原因。或者說,是鍾會在故意刁難他們這些人。

來到武功縣縣城外,許儀下令在城外紮營,並不進縣城修整。武功縣縣令派人送來熱菜熱飯,雖無酒但有肉,算是很用心了。

石守信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過問。入夜之後,他來到許儀所在的軍帳,單獨與這位門牙將閒聊。

已經是中年大叔的許儀,雖然看不慣石守信這種從來沒有提過刀的“小白臉”,但礙於胡烈的面子,他還是屏退了親兵,一邊烤火一邊老神在在,打算聽聽石守信到底會說什麼。

“許將軍,難道你就沒有發現有什麼不妙的事情麼?”

石守信沉聲問道,這一問就把許儀給問住了。

“有何不妙?”

許儀收起臉上漫不經心的神色,開口反問道,心中暗暗警惕。

“關隴與漢中之間山道崎嶇,寒冬臘月並非出征的好時機,再怎麼說,也該是春節後再動身。

開春之後,蜀國百姓要在田間勞作,難以組織兵馬抵抗,對我們有利無害。

雖說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是常態,但天氣嚴寒,凍土難以挖掘,流水結冰無法走船,無論是開山還是搭橋都頗為不便。

大都督不可能不知道這些,所以石某竊以為,這次的軍令,很有些不同尋常。”

石守信說出了自己的猜想,當然了,他不可能直接說鍾會圖謀不軌。

“言之有理,真要說起來,確實不太正常。”

許儀點點頭,不再輕視石守信,對他的敵視也淡了許多。

“石某心中有個想法,反正褒斜道的入口是郿縣,許將軍不妨在大軍抵達郿縣後停留三日不走,看看大都督會不會派人來催。

若是派人來催,許將軍則回覆說大雪封山不便行走,或者將軍也可以事先派人去長安稟告大都督。

到時候大都督若是不同意,或者再次派人來催促,許將軍到時候勉強同意便是。

真要這樣,說明石某的猜測是正確的,到時候我們再說。

若是無人來催,那隻能說石某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事後多少要當面給大都督(鍾會)賠個不是。

許將軍以為這樣處斷行不行?”

石守信一臉誠懇建議道。

許儀聽後揣摩了一番,微微點頭沒有反對。這一招,就是故意停在褒斜道入口一兩日,看看鐘會是什麼反應。

他看向石守信說道:“倘若真如你所言,大都督真的派人來催,那許某倒是要跟石監軍賠不是才對。”

“那就歇息一夜,明日繼續行軍前往郿縣。”

石守信對許儀作揖行禮道。

似乎是感受到了這位年輕人的誠意,許儀對石守信的態度好了很多。他勉強笑道:“好說好說,石監軍也多保重。這寒風刺骨的,凍到了可就麻煩了,野外連醫官都找不到。”

“年輕人火力旺,石某不會耽誤行程的。”

石守信笑著說道,隨即轉身離開了許儀的營帳。

第二天,大軍立刻開拔,只是天公不作美,居然下起了鵝毛大雪。郿縣就在武功縣以西不遠,走了一天的路,到傍晚的時候,隊伍已經抵達縣城郊外。

許儀下令在此地紮營,同樣是派人進縣城催要軍糧。結果同樣也是和武功縣一樣,縣令親自帶人送來熱食,一點都不含糊,一板一眼做得沒有任何破綻。

石守信拉住這位李姓縣令問道:“我等此番行軍,沿途各縣都有充足供應,你們平日裡的準備,都有這般充分麼?”

三千人的隊伍說多不多,說少也真不少了。因為並非每一處糧倉都在縣城之內,所以要保證大軍充足供應,不提前準備是不行的。糧食就算有,也需要專人短途轉運,時間未必來得及。

郿縣縣令笑道:“大都督早有部署,我等豈敢怠慢。各縣糧倉都已經準備妥當,別說是供應三千人吃飯了,就算是再多三千也是無礙的。”

石守信連忙對他千恩萬謝,態度非常恭敬。

這縣令也是小官,平日裡少不得受窩囊氣,受到石守信尊重,他自然是心情大好。

石守信趁機向他打聽了不少關於褒斜道的事情。這不聽不打緊,一打聽瞬間感覺大事不妙。

原來,郿縣縣令告訴石守信:褒斜道確實是關中到漢中的主要路線不假,但是因為多年戰亂,山間棧道很多地方都有損傷或者塌陷,甚至其中一些還是蜀軍專門派人來破壞的。

此刻進山開路,修復棧道估計是難免了。

從時間上說,修復棧道肯定是來得及的。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大冬天裡修棧道,不吃點苦頭怎麼可能呢?

石守信好言好語送走郿縣縣令,卻是沒有將打聽到的事情告知許儀。

大軍在郿縣外紮營後,許儀派人快馬前往長安,告知鍾會風雪太大進山很危險,等雪停之後,大軍會即刻進山開路。

果不其然,派去傳信的親兵被鍾會下令打了二十軍棍,不能下地走動只好在長安養傷。鍾會派他自己的親兵前來郿縣向許儀傳達軍令:接令後即刻進山,不得有誤,否則軍法從事。

那位傳令兵扔下軍令就走,壓根就沒有跟許儀解釋的意思。事情果然如石守信所說,陰謀的氣息漸漸籠罩,這下許儀徹底不淡定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