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不服周

第98章 不戰不和不降

他的計劃還差最後兩件事,其中一件,是給鍾會寫信,索要部隊番號!

至於另外一件,稍微需要一點“技巧”。

……

如果說石守信只是不想細談所招募的軍隊如何整編,那麼擊敗諸葛瞻的鄧艾,已經完全目空一切,談都不想跟劉禪談了!

成都皇宮大殿內,劉禪面前的桌案上,擺著諸葛瞻的人頭。大殿內群臣誰也不肯率先開口,生怕說錯話。

鄧艾連勸降信都沒有寫,直接派使者送來諸葛瞻的人頭過來。

那意思很明顯:你不投降的話,下場就跟他一樣。

“諸位愛卿,如今應該怎麼應對危局呢?

鄧艾兵馬已經佔據綿竹,糧秣不缺。餓是餓不死他們的。

到底,是戰還是降?”

劉禪問道。

“父親,孩兒願意出戰!”

北地王劉諶出列,直接請戰沒有二話。

“唉!”

劉禪嘆了口氣,環顧大殿內眾臣,有低頭不語的,有搖頭嘆息的,有面色尷尬欲言又止的。

就是沒有人站出來說話。

戰是不可能戰的,不過是送人頭而已。

“南中監軍霍弋,請求帶兵前來守衛成都。陛下不如先不理會鄧艾,等霍弋援兵抵達亦是不遲。”

秘書令郤正出列建議道。

他的意思也很簡單:既不派兵收服綿竹,也不派使者去綿竹向鄧艾請降。

反正就是直接裝死,等霍弋的援兵拱衛成都,到時候再看看吧。

糙是有點糙,不過不失為一條應對的辦法。

劉禪微微點頭,似乎有些想法。

郤正是個好臣子啊,都到這時候了還能不說“投降”二字,其人品可嘉。

劉禪在心中感慨。

但是他沒有立刻同意郤正的建議,依舊是沉默不語。

劉禪的態度,讓大殿內群臣有些吃不準。

這到底是戰呢,還是降呢?

許久之後,劉禪這才輕聲問道:“遷都南中如何?”

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樣子,語氣不是很堅決。不過劉禪也不是第一次這樣,他經常有猶豫不決的時候,並不是只有現在才是。

果然,遷都是不可能遷都的,蜀地大戶的意志,就是不想抵抗。

主和派譙周立刻站出來反駁道:

“如果陛下想帶著群臣投奔南中,那就應該早做準備,然後才可行。

可是現在大敵當前,敗亡在即。陛下能保證人心沒有壞變嗎?

如果大家都覺得國家要亡,那麼恐怕出發之日,軍中就會發生不測之變。如此陛下還能順利抵達南中嗎?”

劉禪微微點頭,嘆了口氣道:“確實如此。”

劉禪掌控蜀漢數十年,是見過世面的,絕非低能兒。

人心如果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如果他帶著僅剩下的部曲,還有朝廷的官員離開成都,那麼也就等同於放棄了劉備建立的基業。

連基業都失去了,還有誰願意跟著他去那些南中的不毛之地?

士兵們的家眷都在成都周邊,臣子們的家眷都在城內,誰願意跟著劉禪一起南下,過顛沛流離的生活?

譙周的話雖然令人沮喪,但說的確實是事實。

“我們難道不能和吳國聯合嗎?撤退到永安,找吳國借兵不行嗎?”

北地王劉諶看向譙周,直接反駁道,甚至連譙周的名字都懶得叫一聲。

“自古以來就沒有聽說過天子與臣子聯合的,如果我們與吳國聯合,那麼我們勢必會被吳國吞併,比那獻帝還不如。

既然都是要被吞併,那與其投降吳國,還不如投降魏國。天下大勢已定,吳國將來必定會被魏國吞併。我們即便是降吳,將來還要再降魏,這又是何苦?”

譙周再次反駁道,劉諶無言以對。他雖然不服氣,卻不知道應該怎麼駁倒譙周。

“就先依郤正之言,兵馬不要妄動。修書一封給霍弋,讓他不要離開南中。”

劉禪再次嘆息道,取了郤正策略的一半。

簡單說就是先躺平裝死,看看鄧艾到底行不行。

說不定,魏軍水土不服,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呢?

劉禪心中還有一些幻想,但整體的套路,就是不戰,不和,不降。

“陛下,如此萬萬不可呀……”

譙周連忙出列,結果他還沒說完,劉禪便抬了抬手,示意他不要多說。

“朕意已決。”

劉禪丟下一句話,抱著裝了諸葛瞻人頭的木盒,轉身便離開了大殿。

留下一大堆臣子們面面相覷,彼此間互相交頭接耳。

事到如今,諸葛瞻都死了,緊急拼湊起來的軍隊也被擊敗了。

他們還能如何呢?

難道讓他們赤手空拳,來到魏軍陣前,去跟鄧艾講道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