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城,刺史府內燭火通明。
劉協端坐主位,面前案几上擺著一卷封賞詔書。賈詡手持羽扇立於一側,文武眾將分列兩旁,人人臉上都帶著勝利的喜悅。
“諸位愛卿。”劉協環視眾人,聲音清朗,“此番消滅袁術,大敗曹操,收復豫州、兗州大部,皆賴諸位奮勇殺敵。今日當論功行賞!”
他展開詔書,朗聲宣讀:“封趙雲為前將軍,徐達為後將軍,李克用為左將軍,馬超為右將軍,秦瓊為軍師將軍,李存孝為破虜將軍,高順守城有功,封為平東將軍...”
隨著一個個名字念出,受封將領紛紛出列謝恩。裴元慶聽到自己被封為偏將軍時,興奮得差點跳起來,被身旁的李存孝一把按住肩膀才沒失態。
“另徐達為豫州都督,總領豫州及兗州所屬軍事,徐庶為軍師。”劉協繼續道,“另在陳留、汝南、南陽三地興建太學,廣納天下賢才。”
賈詡輕撫長鬚,暗自點頭。陛下這一手封賞加文教,既安撫了武將之心,又可得士人之望,當真高明。
封賞完畢,劉協正要宣佈設宴慶賀,忽見一名傳令兵匆匆闖入:“報——!荊州劉表起兵五萬,正向南陽進發!”
殿內頓時一片譁然。劉協眉頭微皺:“南陽守軍多少?守將為誰?”
“回陛下,南陽守軍一萬,守將乃原袁術部將李豐,副將是甘寧、蔣欽。”
劉曄出列道:“陛下,李豐才能平庸,恐難當大任。”
劉協正要說話,又一名傳令兵飛奔而入:“報——!益州劉璋率兵五萬,已出劍閣,正向漢中進發!”
緊接著第三名傳令兵趕到:“報——!巴郡楊素揚言率三萬大軍走子午谷攻打長安!”
三路告急!殿內眾將無不色變。
劉協卻面不改色,只是手指輕敲案几的節奏略微加快了些。
“文和,你怎麼看?”
賈詡拱手道:“陛下勿憂。漢中有蘇烈將軍坐鎮,長安有徐晃、王猛、田豐三位大人,皆可保無虞。唯南陽一路,李豐能力平庸,而甘寧、蔣欽也是新歸附人員,能力和忠誠有待考量...”
根據歷史,甘寧和蔣欽投靠後還是能夠信任的,只是在李豐手下任職,怕他們也有怨言吧。
劉協點頭:“子龍。”
趙雲出列抱拳:\"末將在!\"
“朕命你率兩萬精騎馳援南陽,務必守住此城!”
“末將領命!”
劉協又看向劉基:“伯溫,你隨子龍同去,參贊軍務。”
劉基躬身應諾。
當夜,陳留城外軍營篝火通明。趙雲正在帳中與劉基研究南陽地形圖,親兵來報:“將軍,裴元慶求見。”
“讓他進來。”
裴元慶大步走入,抱拳道:“趙將軍,末將請求隨您一同前往南陽!”
趙雲還未答話,劉基已笑著搖頭:“裴將軍勇武過人,但陛下留你另有重用。”
裴元慶急道:“可...”
“元慶。”趙雲溫聲道,“陛下讓你協助徐達都督鎮守豫州,責任重大。南陽之事,交給我便是。”
裴元慶雖心有不甘,也只能領命退出。走出大帳時,正遇見李存孝巡營歸來。
“怎麼,想跟子龍去南陽?”李存孝一眼看穿他的心思。
裴元慶嘆氣:“可惜去不成。”
李存孝拍拍他的肩膀:“放心,仗有你打的。我聽說楊素那廝...”
話音未落,遠處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一隊騎兵舉著火把飛馳而來,當先一人正是劉協。
“陛下?”眾將驚訝地迎上前。
劉協翻身下馬,擺手示意眾人不必多禮:“朕來為子龍送行。”
趙雲感動道:“陛下...”
劉協從侍從手中接過一個錦盒:“此乃朕隨身玉佩,今日賜予子龍。見玉如見朕,可助子龍號令南陽諸軍。”
趙雲單膝跪地,雙手接過:“末將定不負陛下所託!”
寒夜中,君臣執手相視,一切盡在不言中。
次日黎明,兩萬鐵騎在趙雲率領下浩浩蕩蕩向南陽進發。馬蹄聲如雷,旌旗遮天蔽日。
與此同時,長安城內。
徐晃正與王猛、田豐在都督府議事。斥候剛剛送來楊素出兵子午谷的訊息。
“楊素此來,必有所圖。”王猛輕撫長鬚,“子午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他若真有三萬大軍,為何要走此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