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分裂,是無可逆轉的。
諸神為這件事謀劃了很久,幾乎不可能失敗。
四國聯合的聯合宣告讓普傑德斯手足無措,沒有讓軍隊及時去支援殖民地。
沒有後續支援的殖民地鎮壓軍隊根本抵達不住洶湧的人潮,更何況魔女也在時時刻刻吞噬他人的生命,或讓軍隊產生譁變。
被諸神許諾的羅馬高層在此刻也開始行動,殖民地總督透過諸神的賜予換了一副樣貌,率領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殺出,似乎要在獨立運動中獲取足夠的威望,然後憑藉獨立戰爭中積累的威望成為一個國家的最高掌權者。
這是殖民地總督的行為,位於羅馬本土的高層則是在鼓動遷徙過來的殖民地公民,並暗中給予武器讓他們進行反抗,從羅馬帝國獨立出去。
不過羅馬本土還是不可能分裂的,羅馬帝國在本土的力量最多,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叛亂鎮壓。
那些羅馬高層也清楚這件事,但諸神許諾的好處讓他們願意拼一把,用這種手段拖延帝國精銳軍隊前往殖民地的速度。
星界的柏利斯和卡羅爾在獨立浪潮徹底爆發,殖民地公民湧入市政廳後才忽然驚覺,自己的帝國要分裂了。
同時祂們終於發現諸神的動作,柏利斯和卡羅爾來不及憤怒,只能儘量阻止羅馬的分裂。
因為羅馬一旦分裂,除羅馬本土之外的所有土地可能都掌握不了,這代表羅馬失去對殖民地的控制,無法下達命令。
其他神靈很可能會在這個時候將自己的力量延伸過去,將獨立的羅馬殖民地掌握在手中,然後驅逐祂們的信仰。
這機率很大,因為祂們是羅馬神靈的訊息世人皆知。
經過了數次嘗試,卡羅爾和柏利斯確認羅馬的確無法挽救了,祂們沒有辦法在現在將自己的力量投射到現世。
祂們沒有在萬神殿提出提案,兩神很清楚,羅馬的分裂是諸神有意為之的,祂們不會讓提案透過,讓自己去往現世處理事情。
而卡羅爾和柏利斯位於殖民地的教會雖然有不少,但殖民地教會的神職人員擁有超凡力量的並不多,對獨立運動起不到什麼作用。
而且神職人員本來就不能參與這些事,如果卡羅爾和柏利斯真的下達神諭讓神職人員前去平叛,只會有一個結果,鎮壓叛亂失敗。
殖民地公民因為這件事只會厭惡大地之神和風神,屆時不用諸神出手,祂們位於殖民地的信徒就會註定背棄祂們。
所以柏利斯和卡羅爾只能看著羅馬帝國分裂。
外有他國施壓,內有高層搗亂,陷入多方困境的羅馬帝國在新紀元455年2月分裂。
遙遠之地是羅馬帝國掌握最淺的殖民地,由於臨近機械帝國,所以在獨立戰爭徹底爆發後,遙遠之地殖民地的公民撿到許多機械帝國的裝備。
至於機械帝國裝備是怎樣丟失的,沒人知道怎麼回事。只清楚,撿到的裝備讓獨立軍隊和羅馬軍隊的差距進一步減小。
經過數個月的苦戰,遙遠之地的獨立軍隊成功解放大陸的所有城市,將羅馬帝國的軍隊推下海,讓他們只能乘坐空艇灰溜溜地回去。
2月12日,獨立的遙遠之地殖民地早就準備好了建國儀式,只等整個大陸的解放就能進行儀式。
殖民地總督伊薩換了一個身份成功在獨立軍隊中脫穎而出,他重創羅馬軍隊數次,積累了許多威望。
所以在各方獨立軍隊高層內部商議後,伊薩作為建國後的第一位首相,但無人知道他的前身是殖民地總督。
隨著建國儀式的穩步進行,遙遠之地的國名在此刻披露-第二羅馬帝國,這個國名讓羅馬帝國本土的公民為之憤怒,但又無能為力。
因為在羅馬本土公民看來,第二羅馬帝國這個國名錶示,曾經的羅馬帝國已經煙消雲散,他們將會繼承羅馬的衣缽繼續前進。
這不就是變相在說,羅馬已經日落了,離覆滅也不遠了。這怎麼不讓他們感到生氣。
同月羅馬在大海之上的殖民地也獨立出去,並於2月20日建國,國名為羅馬聯邦。
3月14日,北大陸的戰鬥也落下帷幕,建國北羅馬。
隨著羅馬殖民地的紛紛獨立,其他帝國的公民可真是在看笑話,這把火有沒有燒到他們身上來,他們不會在意。
一些公民在北羅馬建立後,甚至在交流網上嘲諷羅馬帝國本土為南羅馬。
羅馬本土公民哪裡能忍受這種侮辱,直接在交流網上的世界區展開大論戰。
觀察的天命者將羅馬分裂的事情完整地記錄下來,沒有一絲遺漏,畢竟這事關他們的未來,不能有任何怠慢。
…………
【我從世界走過,腳下是發生的歷史。
高聳的建築,龐大的艦群,彰顯日不落的風姿。
隨著獨立浪潮的爆發,曾經由血肉築成的燈塔終於崩塌……】
新紀元460年,羅馬分裂的第五年,大街小巷的公民唱著民謠,這是羅馬三大殖民地在獨立後編寫出來的民謠,許多人都在傳唱。
這一年是螺旋時代開始結束的第七年,現世的生靈在此刻終於注意到元素之力濃度的下降,許多序列者感到不解,但也只以為是正常現象。
有升也有降是很正常的吧?
序列者的心中雖然很奇怪,但還是按著正常生活來進行,影響不是很大。
羅馬帝國境內,臨近赫卡里爾薩山的地區有一座巫師塔,一名銀月巫師隱居在這裡,並建立自己的巫師塔,讓自己的研究速度更快。
巴爾託是真理之神的虔誠信徒,雖然沒有成為神職人員,但他加入了黃金黎明。
此時螺旋時代的資訊世人都不知,僅有少數幾名非神靈的人清楚。
巴爾託是透過自己的能力觀察到螺旋時代結束的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