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這就是你夢寐以求的場景,
她的每一個動作,都火花四射。
所有人都在注視她,
但她眼裡只有你……”
與永遠湛藍明媚,熱力灼人的洛杉磯不同,毗鄰三州交界處的紐約,擁有著與西海岸大相徑庭的新英格蘭氣候。夏季溫暖、潮溼且多雨,冬季寒冷、多雪並伴有強風,一年到頭,區域性陰天最為常見。
2016年4月28日,就是一個最為常見的陰冷天氣。53華氏度,體感溫度還要再低一些,從懸在天邊的烏雲到i-495e長島高速兩旁的好市多超市、集體公寓與低矮辦公樓,一切都與《計程車司機》時代的紐約別無二致。
對於來自蓉城的韓易來說,溫度和溼度都很熟悉,但是某些小細節卻總能提醒他,自己目前身處北美大陸,而不是萬里之外的家鄉。
第一個細節,蓉城的陰天,是漫天雲朵遮天蔽日,把整個天空都染成乳白色,絕不可能漏掉一點。而紐約的烏雲,比起家鄉來說顏色要深上許多,但因為靠近大西洋的緣故,海風推著雲層向內陸前進,總有幾處斑點能夠漏出天空原本的碧藍。
陽光從這些縫隙中鑽入,給靠近空洞的雲層邊緣鑲上一道銀邊。
這便是英文隱喻silver lining的來源,烏雲背後的幸福線。
駕駛座上的韓易抬頭看了一眼這樣的天空,深吸一口東海岸的溼潤空氣,踩下油門,任由耳膜裡灌進第二個與家鄉不同的細節。
不間斷播放歐美流行音樂的車載電臺。
今天出行,韓易並沒有選擇讓皮埃爾酒店的禮賓車接送。行程繁多,司機跟著他們整個大都會區跑來跑去,實際上有諸多不便。更重要的是,皮埃爾酒店只採購了捷豹轎車供賓客使用,對於四個人的長時間乘坐來說,還是顯得逼仄了些。
韋弗利餐館之行後,四人又去西村的爵士俱樂部當了一回邁爾斯-戴維斯與比莉-霍利戴的愛好者。第二天要帶三人返回長島,麥迪遜-比爾便順理成章地在皮埃爾酒店住了下來,跟小如分享那張放四個她們都富餘的大床。
沒帶卸妝用品?趙宥真的化妝包裡什麼都有。沒有換洗衣物?麥迪遜的身材跟徐憶如相去不遠。
多了一位同行者,思來想去,韓易最終還是勞煩他的蓋蒂套房管家莫里斯-丹瑟爾為他們租了一臺suv。租賃的東西沒有獎勵也無所謂,純黑色的賓利添越,2795美元/天的租賃價格,對於現在的韓易來說就跟沒花錢一樣。這種豪車租賃,只有前125英里包含在套餐裡,如果超出了還要收費,而且必須得年滿24歲,才能達到駕駛要求。
當然,對於22歲就住在蓋蒂套房的韓易來說,所謂的年齡限制都是有彈性的。
提前支付全款,又買了個兩百美元的臨時全險,韓易載著徐憶如、趙宥真與麥迪遜-比爾,朝傑里科進發。
這種氣候,在高速公路上以七十邁的速度向東疾駛,自然是不可能開窗。添越的私密性足夠出色,密閉的空間裡,車輛行駛的噪聲幾乎可以忽略。只有1920瓦特、21聲道揚聲器支援的賓利特製naim音響系統播放出的電臺音樂,如涓涓溪流般在轎廂內流淌。
“baby this is at you came for,
lightning strikes every time she moves.
and everybody's tching her,
but she's looking at you,ohh,ohh”
被有意壓縮的主歌部分很短,高潮部分的drop驟起,這首混合future house、tropical house和diva house元素的流行舞曲,讓車上的每一個人都隨著四四拍的強勁節奏與恰到好處的人聲切片不自覺地打起了節拍。徐憶如和趙宥真還能控制自己,麥迪遜-比爾直接在副駕駛座手舞足蹈地蹦了起來。
“哇噢,riri的新歌嗎?”作為蕾哈娜的忠實粉絲,麥迪遜在人聲響起的第一刻便識別出了她的特質,那對狐狸眼裡跳躍起期待的光點,“之前從來沒有聽過。”
“是的,來自calvin harris和rihanna,《this is what you came for》。”
韓易看了一眼右側的麥迪遜,回答的聲音與電臺主持瑞安-西克雷斯特的介紹同時響起。每週一到週五的東海岸時間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是瑞安的音樂節目on air with ryan seacrest的播出時間,從洛杉磯的kiis-fm,到四人現在正在收聽的紐約whtz,都會同步播出瑞安-西克雷斯特在曼哈頓錄音室的直播。
“歡迎回到on air with ryan seacrest!瑞安在這裡,用一支來自蕾哈娜和卡爾文-哈里斯的炸彈單曲向各位說早安。《this is what you came for》,明天凌晨零點,會在各大流媒體平臺上線。”
瑞安-西克雷斯特的聲線是最符合二十一世紀美國商業電臺要求的模板,張揚跳脫、音調較高,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親切感。
流行音樂電臺蓬勃發展到現在,早就生成了一套專屬規則。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管電臺主持多受歡迎,都必須將談話環節的時間縮到最短。如果想要聽冗長的說教,宗教電臺明顯是個更合適的選擇。那些把調頻換到fm100.3的紐約司機,想要的就是那些能夠幫他們打發通勤時間的流行音樂。
兩首歌之間的承接儘可能快速,才能最大程度上留存聽眾。
“你現在正在收聽……紐約第一熱門音樂電臺,z100。”
一段預先錄製好的呼號後,瑞安-西克雷斯特開始介紹下一首單曲。
“ok,今天是週四,希望大家這一週都聽了不少好音樂,我知道至少我是這樣的。接下來,向各位介紹一首全新的單曲,來自一位十五歲的音樂人……伱能想象嗎?十五歲!”
“現在,billie eilish,《ocean eyes》。”
聽到這句話,駕駛座的韓易和坐在他斜後方的趙宥真精神一振,同時向對方投去興奮的目光。
“電臺宣發上線了!”趙宥真的聲音十分罕見地出現了些微顫抖。
“是的。”韓易拍了拍方向盤,笑了起來,“開始了。”
“i've been tching you for some time,
can't stop staring at those ocean eyes.
buing cities and napalm skies,
fifteen flares inside those ocean eyes”
“這是碧梨的單曲?”麥迪遜指著大螢幕上z100音樂電臺,也就是whtz推廣用名的標誌,驚訝地問道。
“是的,瀚音樂第一首正式發行的單曲。”韓易依然止不住笑,規劃佈局是一回事,聽到會議安排落地變成現實又是另一回事,“《ocean eyes》,by billie eilish……宥真籤的第一位藝人。”
“這首歌……”
麥迪遜極為認真地側耳傾聽。
“i'm scared,
i've never fallen from quite this high,
falling into your ocean eyes……”
“編曲簡潔有力,人聲旋律的記憶點也很足,而且……後期真的很棒!”
很清楚電臺對音質壓縮有多嚴重的行內人麥迪遜真誠地輕聲讚歎。
“即使在電臺裡,混音都聽不出半點問題,真是無可挑剔。”
“得感謝我們的羅馬尼亞朋友,不是嗎?”韓易再次轉過頭,衝趙宥真微笑頷首。
“你現在聽到的後期,是塞爾邦-迦納的傑作。”
“你們請到他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