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霸凌我的藝人’。”
坐在the lobster餐廳靠窗的景觀位上,趙宥真單手托腮,雙眸勾起溫柔的弧線。
在麥迪遜-比爾的公寓裡待了一會兒,徐憶如先行告辭,由費亞穆-德爾維希駕車把她送回the vermont公寓。並不是別的什麼原因……主要是堆積如山的論文在召喚著她。
再不趕出來,接下來一週就都別睡了。
因此,到了晚餐時分,與麥迪遜和特蕾西揮手作別,徒步走到the lobster的,就只剩下了韓易與趙宥真二人。
這是他們今天最後一場飯局,對於韓易來說,也是最重要的一場。
因為,即將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候選藝人名單裡,後世成就最高、聲望最隆的那位。
dua lipa。
這隻展翅翱翔在音樂工業頂端的阿爾巴尼亞雌鷹。
“不,不是這樣的語氣。”韓易瞄了一眼入口處被推開的玻璃門,看清進來的客人不是自己熟悉的那張面孔後,才把雙手放在桌面上,笑著朝趙宥真眨眨眼,“試試俄羅斯口音……‘沒人能霸凌我的藝人’。”
“好的,伊萬-德雷戈,調門放低點。”趙宥真的手在空中壓了壓,似乎只有跟韓易在一起,她的幽默因子才能得到充分釋放,“被洛基看到了就不好了。”
“and he's tching us all th the eye……of the tiger。”韓易輕輕敲擊著桌面,直接唱了起來。
“不是同一部啦,這是第三部,那是第四部。”
沒有跟韓易繼續無厘頭的搞怪,趙宥真將視線移向窗外。
如果說海洋大道1221號是在半空中以俯瞰視角,居高臨下地審視整條海岸線,那麼the lobster餐廳的窗邊位,就是真正與海平面的親密接觸。坐落在聖莫妮卡碼頭入口處並不高聳陡峭的懸崖邊,拍打沙灘的浪花似乎就在眼前。
“好美。”
韓易朝發出這句感嘆的趙宥真望去,舉目之間盡是一片澄金。
海浪、白沙,還有她。
確實好美。
“之前沒來過這兒?”韓易喝了口冰水,讓它在嘴裡慢慢升溫,才嚥了下去,“聖莫妮卡風景最好的地方,就是這裡了。”
“跟誰來?”趙宥真挑挑眉,似笑非笑地注視著韓易,“太浪漫的地方,一個也沒有去過。”
韓易訕笑著縮縮脖子,不敢應聲。
因為上一次他來這裡,是跟小如一起。
雖然當時還有兩個同行的朋友……但是這話確實沒法接。
好在趙宥真也沒有繼續在這個話題上多做糾纏,她開啟手機,跟碧梨溝通起了明天與她soundcloud上那位朋友見面的時間,而韓易則是雙手抱胸,出神地看著餐廳門口迎來送往的食客,直到一道熟悉的高挑身影映入眼簾。
一以貫之的深棕色長髮,如墨般濃厚的一字眉,還有那張巴爾幹半島特徵拉滿的小麥色面龐。
雖然神情舉止仍顯稚嫩羞澀,但韓易怎麼會認不出這張臉呢?
21世紀20年代風頭最盛的女歌手,世界流行音樂工業又一位冉冉升起的巨星。
“杜阿、本,這邊!”
韓易舉起手,向杜阿-利帕和與她一道踏入餐廳的經理人本-莫森示意。
“韓先生。”
本-莫森左手摩挲著精心修建的鬍鬚,快步朝窗邊走來,右手早就迫不及待地向前伸出。
“久仰大名。”
圈外人不會關心業內動態,但是像本-莫森這樣的資深經理人,每天瀏覽產業專欄卻是工作中的必備環節。他還記得半個多月前的那個週一,應該是4月11日。剛從布萊頓海灘度短假歸來,回到tap倫敦辦公室裡的本-莫森,剛一開啟瀏覽器,設為主頁的deadline上就跳出了韓易與傑瑞米-齊默和道格拉斯-勒龐的合影。
對於當時的本-莫森來說,這只是一條值得稍加留意的同業併購而已。畢竟他旗下的藝人,與聯合藝人經紀公司的交集並不深,之前也沒有過什麼深度合作。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僅僅一週之後,這條新聞還沒在記憶中褪色,韓易便透過趙宥真向他發來郵件,詢問是否有可能進行合作。
最讓他吃驚的是,韓易想要合作的物件,竟然不是他旗下最拿得出手的那三個。而是杜阿-利帕,這個還沒有闖出名堂的,徹頭徹尾的音樂新人。
“你好,莫森先生。”本-莫森揣摩著韓易的同時,後者也在檢視著他。韓易發現,娛樂圈裡那些卓有成就的藝人經理人或者演藝經紀人,氣質都大差不差,從斯庫特-布勞恩,到傑瑞米-齊默再到本-莫森都是如此。得體的休閒襯衫,褲腿熨得筆直的西裝褲,還有那永遠作為招牌展示給世人的,親和力十足的笑容。
在臥虎盤龍的好萊塢,靠強勢個性或者pua技術能闖出一番名堂的人畢竟只佔極少數。左右逢源、機巧鑽營的社交天才們,才能在這個行業裡獲得足夠的人脈與資源。
“韓先生,我是杜阿-利帕,很高興認識您。”
跟在本-莫森身後的杜阿-利帕探出頭來,有些拘謹地伸出手,臉上的笑容是經過刻意練習的僵硬。在飛來洛杉磯的班機上,本-莫森跟她詳細介紹過韓易過去一個多月來在娛樂工業內攪動的風雲。
聽得越是認真,杜阿的內心就越是忐忑。
可以拿出1.9億美元,買下四大演藝經紀公司的大資本,為什麼會想要專程跟自己見面,聊全方位合作?
她……連唱片合約都還沒簽呢。
“我們一直等待的那個女孩。”面對杜阿-利帕,雖然同樣是以禮貌打底,但是韓易的笑容裡明顯多出幾分熱情。
碧梨和菲尼亞斯是天縱奇才不假,麥迪遜-比爾在社交媒體上的熱度不容小覷,霍爾希即將發行的超級冠單也讓他期待不已。但在韓易的心中,今天他最想要見到的人,還是這位從倫敦遠道而來的阿爾巴尼亞裔英國姑娘。
從啼聲初試的《bloyour mind》,到一鳴驚人的《scared to be lonely》,再到初登榜首的《nerules》、成為利物浦非官方隊歌的《one kiss》,和已臻化境的《future nostalgia》這一整張專輯,杜阿-利帕不斷打磨她的流行唱功、舞臺表現力、音樂風格和整體人設,最終從一個雞尾酒吧的女服務生,成長為這個星球上最炙手可熱的音樂巨星。
碧梨的標籤是怪奇亞文化,霍爾希的標籤是獨立音樂人,麥迪遜……至少現在的標籤,是一位自我標榜為音樂人的instagram達人。而且既然能跟斯庫特-布勞恩鬧到不歡而散,就說明成為所謂的“主流藝人”從來就不是她的生涯目標。
只有杜阿-利帕,從始至終,走得都是最正統的pop star路線。自流行電子浪潮的追隨者肇始,本-莫森、杜阿-利帕與他們組建的,天賦異稟的製作團隊一道,成為了nu-disco、synthpop和funktronica在新時代復生的標誌。
男有the weeknd,女有dua lipa。復古電子與復古流行的雙姝,是無人不知的流行文化現象,也是所有唱片公司和版權發行公司有機會必須拿下的稀世珍寶。
重生時間太晚,the weeknd已經落入他人之手,那麼面前這塊璞玉,說什麼都不能錯過。
她走的,是碧昂斯和蕾哈娜曾走過的路。
可能不會是有口皆碑的音樂才女,但只要堅持這條路線,就能觸碰到那每個時代僅有寥寥數頂的天后桂冠。
“先坐下吧,看看想吃些什麼。”
四人落座,等待已久的侍者呈上the lobster餐廳的經典選單。
“第一次來這裡?”韓易笑眯眯地詢問著二人。本-莫森就在他身旁,而杜阿-利帕則靠著趙宥真落座。這是韓易和宥真商量之後有意為之的小心思,初次見面,相對而坐會讓人感覺太過商務。若像現在這樣安排,韓易跟本-莫森聊合作協議,趙宥真同杜阿-利帕拉近私人關係,不僅能一舉兩得,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第一次會晤的尷尬與拘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