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果然如你所言,這廝果然是糧草稀缺,如今讓子龍前去截了糧草,我看他不捉襟見肘,早晚落敗?!”
“子龍聽令!”
劉備欣喜地說道。
“主公,不可!”
就在此時,諸葛亮趕忙阻止劉備。
“軍師?難不成非要等著他不歸服才動手?”
劉備不解。
孔明可不是迂腐之人。
……
“主公,此中有貓膩。”
“主公,若是一般人,去截了糧草便是。但此人非是一般人,當非常計較。”
諸葛亮搖動著羽扇,看到阻止劉備成功後,便一邊踱步,一邊說道:
“首先最有可能,便是引我軍和周瑜軍前去截糧,在中間做了埋伏。”諸葛亮幽幽地說道。
他一說完,旁邊的劉備打了一個哆嗦,背後直冒冷氣。
如軍師所言,對面的敵人不是平庸愚鈍之人,
相反,人家很聰明,軍師和周瑜這樣的人才,在他手上都吃了大虧。
如此,那必然就是軍師所言的,這是一個陷阱。
引誘大家去劫糧,中間下埋伏。
到時候,不知道要有多少將士陣亡。
“幸得軍師提醒,不然,備又讓將士白白送了性命。”
劉備朝著諸葛亮拱手作揖,
“主公,使不得!”
諸葛亮趕緊上前,攙扶起劉備。
……
劉備又問了斥候一番,
得知己方斥候,是被引得發現對方的運糧隊伍,影影綽綽,根本不敢近前,
看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馬,但糧車不在少數,
劉備倒吸了一口冷氣,心中更加慶幸,虧得是孔明阻攔,
沉默片刻後,他幽幽說道:
“如此說的話,糧車不少,是不是說明南郡城中存糧不少?”
……
“主公,這正是我疑惑之處,也是你之前問的,咱們在周瑜攻城時候該幹些什麼。”
諸葛亮搖了搖羽扇,他走到火炭邊,坐了下來,
“我想此人並不是單純用計引誘我軍和周瑜軍劫掠糧車這麼簡單。”
“我總覺得他有更深目的。”
“南郡城中存糧如何,不幾日,便可知道。”
“軍師,你的意思是?”
劉備走了過來,坐在火炭的另一側,好奇地問道,
“主公,無論如何,南郡三城中,荊襄士族對守城之人來說,是最大的不穩因素,想要短時間懾服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
“如此,這些士族便可為我軍所操控。”
“可派一荊襄士族信服之人潛入,與士族們聯絡,應以高利。”
“再加上主公宗室之名,還有主公善待劉琦所部之舉,他們必會在城內響應。”
“如此的話,城內守軍的情報,比如敵方糧草,便可一清二楚。”
“還有,將來裡應外合趁機起事,也極為便利。”
諸葛亮羽扇一揮,將一縷飛起的火星,壓進火盆中,氣定神閒地說道。
剎那間,
劉備心領神會,站了起來,朝著諸葛亮深深一拜,
“得軍師,猶如魚入水也!”
如此的話,有荊襄士族助力,不管周瑜敗了也好,周瑜勝了也好,荊襄三城,不日便可拿下。
真可謂是彈指間,荊州已定。
“軍師,不知何人可為這些士族信服之人?”
“何人?”
諸葛亮順著劉備的疑惑,沉思起來。
他諸葛亮,在荊襄士族中,屬於“外來的自己人”,
有微薄影響力,還全因姻親關係,雖然在赤壁之戰後,他提升了影響力,
但還沒有達到可讓荊襄士族信服的程度。
荊襄士族排外嚴重,他在他們眼中,屬於北方寒門士族。
“用誰?嗯!有一人!?”
忽然,諸葛亮腦海中浮現了一個人的形象。
在一旁聽著的劉備,聽到諸葛亮喃喃之語,好像是有了人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