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無雙系統

第六十二章 真假張良

韓彬在馬上雙眼一閉,暗道一聲我命休矣!

可是等來等去,韓彬並沒有感覺到疼痛,不由得疑惑的睜開雙眼。

一睜眼睛,韓彬之間面前一位大漢正與那猛虎廝打在了一起。

我擦?

此人是誰?

為何如此生猛?

在韓彬的印象中,除了深山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獵戶外,與老虎徒手搏鬥的一是武松打虎,二是蕭峰打虎。

難道面前這位大漢,竟是武都頭,或者是喬幫主?

不應該啊,我沒召喚出他倆啊,爆表也沒爆過他們倆啊。

“系統!你給我檢測一下,這小子誰啊?”韓彬下意識就問系統道。

“叮咚!張良,武力值75,統帥70,智力103,政治99!此人這是宿主召喚出來的人才,現在來投奔宿主!”

蝦米?

張良?張子房?長成這樣?

這也有點太勇武了吧!

不過想到歷史上著名的張良刺秦,韓彬就稍微能理解一點了。

張良原本韓國貴族。祖父張開地為韓昭侯,韓宣惠王,襄哀王時期的丞相。父親張平是相厘王,悼惠王的丞相。張良因韓國亡國破家之恨,意圖刺殺秦始皇。

張良曾在淮陽學禮,到東方見到了倉海,共同制定謀殺行動計劃。張良弟死不葬,散盡家資,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製一隻重達120斤的大鐵錘,然後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行蹤。按照君臣車輦規定,天子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由六匹馬拉車,其他大臣四匹馬拉車,刺殺目標是六駕馬車。

張良帶著力士回到了國內,當張良得知秦始皇要出行的時候,就開始尋找埋伏的地點。最終張良選擇了博浪沙(博浪沙在河南省原陽縣東郊)。博浪沙的地理位置優越,路面沙丘起伏所以秦始皇的車隊的速度就會降低,而且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官渡河,蘆葦叢生,便於逃跑。

秦始皇的馬車是用六匹馬拉的“天子六駕”,大臣“四駕”就很容易區別。但是秦始皇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早早的做了準備,準備了多輛副車,每輛都是由六匹馬拉的,就容易混淆刺客。據說這一方法是由原來秦國的國尉尉繚準備的。

秦始皇的車架臨近博浪沙,張良與大力士就做好了狙擊秦始皇的準備。但最終擊中的是偽裝的車駕。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國緝捕刺客。

可就算是如此,刺秦也是人家大力士出的手,怎麼張良自己還能和猛虎搏鬥了呢?

“系統!這什麼情況?你確定這是張良?”韓彬看著面前的大漢,疑惑的問道。

“叮咚!沒有錯!這就是張良!不知宿主是否讀過一篇《留侯論》?”

“讀過是讀過,可是……”韓彬有些差異問道。

北宋蘇東坡大學士曾作《留侯論》,闡述了自己對於對張良刺秦及黃石公傳說的看法。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

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材,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倖於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句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

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僕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可是僅憑蘇軾的一篇文章,怎麼就能判定張良在歷史上的真實情況呢?蘇軾也只不過是發表自己的看法,明顯是司馬遷的《史記》更有說服力吧!太史公明明說張良的長相比較陰柔,為什麼會長得這麼強壯?”韓彬一臉的不解,皺著眉問道。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