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故事都講不好,特效都做不真,演員都演得尬,談什麼狗屁藝術?”
“先把電影拍得像部電影,讓老百姓看得懂、覺得值回票價再說吧!”
“中影都投錢了,說明他有真本事!”
“別整天琢磨著去國外拿獎糊弄國內觀眾了,先服務好我們!”
“沈善登對好萊塢和歐洲三大的虎狼之詞,這哥們兒話糙理不糙!好萊塢大片再沒深度,至少看得爽!總比那些裝神弄鬼騙錢的強!”
“棄藝從商說的太好了,搞藝術救不了中國電影,這意味著他承諾要拍的是‘給觀眾看的’、‘考慮觀眾感受的’、‘追求好看和回本的’電影,而不是某些導演孤芳自賞、自我感動的藝術品。”
“別整虛的,拍點好看的!”
“網路歌手怎麼了?他的歌我愛聽,周王陶林不是口水歌嗎?我看他就比那些大導演實在!”
“他不是那個圈子的人!”
大蜜蜜經過沈善登指點,也發現了這點。
對於普通觀眾而言,《督公》的立項和沈善登的橫空出世,不僅僅是一個娛樂新聞,更是出了口惡氣。
大蜜蜜從小演戲,對圈裡風氣門清,擔憂道:“你之前最多是觀念衝突,現在的是直接衝擊固有格局,處理不好,在圈子裡很難混。”
沈善登卻和她認識相反,人情在此刻要讓位!
“我這是一劑猛藥,狠狠戳破了當時國產大片皇帝的新衣,喊出了觀眾積壓已久的不滿,並點燃了一種強烈希望。”
“這對於《督公》來說,是大好事。”
“成功了一半!”
沈善登心道。
再配合《色戒》空出的檔期,幾乎沒有失敗的可能性!
他當然注意人情世故,但《督公》是他的核心利益。
只要他電影成功,都是朋友。
他電影一直成功下去,會繼續都是朋友,身邊全是好人。
到時候,就是別人考慮是否得罪他了。
什麼時候該注意人情世故,什麼時候該抓住機會,沈善登分得清。
“有德,看到網路上的輿論了嗎?”
沈善登直接給馬有德打電話。
“老闆,我在。”
馬有德彙報最新情況。
今天是《督公》專案啟動會,也是網際網路第一印象的形成。
馬有德不僅安排了三班倒,還住在了公司。
正在親自作戰。
網上討論,開始是正常言論,慢慢陰陽怪氣多了起來。
大多不是唱衰專案,而是聚焦於沈善登進行人身攻擊。
舊事重提,批“口水歌”、“格調不高”,質疑專業能力,一個學土木、唱歌出身的,懂電影嗎?
天涯裡溝子文也出現了,給沈善登取外號,“沈大炮”“弱國哥”。
明顯人身攻擊的,馬有德是露頭就打,大量的舉報淹沒,舉報不掉的,小號進入爆破。
逐步摸清了對家門路,大多來自於港臺歌手的一些粉絲,還有一些文藝逼。
深入網際網路一線的馬有德很清楚,今晚不是關鍵。
有關方反應需要時間。
等到過個一兩天,才需要重點提防。
老闆“弱國無藝術”、“強國也無藝術”、“棄藝從商”、“搞藝術救不了中國電影”這些言論,是一些勢力不能容忍的。
那麼,老闆的網際網路形象,由他守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