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三平的措辭,比沈善登輕多了,也沒有多少情緒。
可他身份不同,他現在是中國電影市場化的負責人。
把電影人定為不清醒,已經是很重的用詞。
很多記者都覺得韓三平這是用詞不準確了,但他們想錯了。
韓三平不是亂來的。
他早有準備!
五十四歲,正是闖的年紀!
“去年我們的電影市場,古裝大片領域,瀰漫著一股沉重的寒意,張藝謀導演、陳凱歌導演、馮小剛導演的作品,三部匯聚了國內頂尖資源的電影作品,在海外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齊齊折戟沉沙。”
“這是一個危險的臨界訊號,它宣告了自李安導演《臥虎藏龍》開啟,由張藝謀導演《英雄》推向高潮的東方奇觀+西方核心的古裝大片模式,賴以生存的海外市場之路走到了盡頭。”
“危機已經出現,危機從何而來?究其根本,在於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高度成熟且極具侵略性的對手,好萊塢。”
“他們的運作模式、資本實力、全球發行網路,比我們更加成熟,他們樂於在初期接納一些具有異域風情的作品,培養特定觀眾群,建立市場依賴。一旦時機成熟,投入巨資期望其產出時,他們便可輕易收緊口袋。”
“面對好萊塢的虎視眈眈,我們要保住中國電影產業不被沖垮,根本在於服務中國觀眾。十三億同胞是我們最堅實、最可靠的基本盤!”
“中國電影的方向、定位,電影創作的首要目標,應是滿足本土觀眾的審美需求、情感需求和文化認同。”
韓三平簡單一點,沒有在此多說。
再說下去,就有些本土主義的味道,這就不對了。
“作為中影的主要負責人,我們要落實到行動。危機,既有危險,也有機遇。我們要對古裝大片進行升級,對大片進行升級,對中國電影進行產業升級。”
在場的明星藝人們,一個個表現出深思。
當然沒聽懂。
但聽沒聽懂不重要,這個時候肯定要表現出自己在思考。
沈善登覺得有點不對。
韓三平這些話,好耳熟啊!
雖然他也是抄了韓三平的一些採訪,但老頭也不能抄回去啊,這好嗎,這不好。
娛樂記者們感覺無聊,但偏向於電影學術還有社會方向的記者們心裡齊齊震動。
根本、方向、定位、首要目標、具體舉措.
韓三平一定不是亂來的,他是做好了準備,是在闡述執掌中影之後的理念、想法。
有記者已經在思考,韓三平為何選擇了這個場合來講這些。
肯定有深意!
韓三平按照打好的腹稿繼續道。
“中國電影要探索多元化的型別片發展,扶持中小成本、貼近現實的本土佳作,建立更健康的市場結構和投融資體系。”
“中影也會對電影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建設,大片拍攝是基礎設施,要考慮經濟效益,更要考慮社會責任,適度超前是有利於社會的。”
韓三平用基建產業舉了通俗的例子。
然後,他又回到電影:“古裝大片模式的受挫,正是中國電影迴歸本源的契機,在古裝題材,我們產業鏈已經比較成熟,下一步應該瞄準中國歷史要裝中華之魂。”
沈善登要報警!
之前可以說借鑑,現在絕對是抄襲!
差點沒繃住!
老同志你當復讀機好嗎?
來自專業電影媒體《中國電影報》的記者,檢查錄音筆,神色凝重的速記,感受到了老同志那顆進步的心。
既承接了之前的大片戰略,又在基礎上,描繪了一整條完整的電影發展途徑,甚至稍稍涉及了文化發展之路。
這不是偶然,這是精心準備的一次試水,一次訊號釋放。
韓三平道:“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八十多年前,青年學生們,透過多種方式進行愛國運動,誕生了偉大的五四精神,中影是重視青年導演成長的。”
“中影關心青年導演的成長,沈善登導演是北電高材生,主動向我提出,要做一名闖將,願為中國電影之先登!”
“很有精神!”
周圍響起一陣陣倒吸涼氣的聲音,然後響起掌聲雷動。
先登!
一往無前的氣勢,這就是青年人呀!
中國人太喜歡這種情節了!
不愧是喊出“電影救國”的沈善登!
大蜜蜜眼神拉絲。
這就是他的男人啊。
而且私下裡,從來沒聽沈善登提過,自家男人太低調了。
這就是事以冪成嗎?
一腔熱血撲在了事業上,卻甘於平凡。
大蜜蜜自問做不到,這個精神境界,太高了。
吳京目光炙熱,感受到了太陽的光輝。
先登,可是九死一生,甚至十死無生的兵種。
這就是沈導啊,不怕死,怪不得敢於直接喊話吳語森!
範氷氷一眾人也是肅然起敬。
如果是幾個月前,他們覺得最多是一種客套話,但親自參與這個專案,他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都知道,這是一句實話。
導演拼了!
韓三平說到這裡,還頓了頓,以鼓勵的目光看向沈善登。
沈善登抿嘴,回以一個堅定的眼神。
殊不知內心深處已經十分臥槽了!
私下裡的話,老登給公開了!
偷襲,好嗎,這不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