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已經一個多月沒激烈交火過了,之前德軍偶爾試探進攻也都被布軍輕易擊退,泥濘的陣地對進攻方的限制實在太嚴重了。
布軍高層又太信任己方的無線電監聽優勢。因為近期對面無線電沒有頻繁增多,也就沒額外提防敵人有動作。
結果這突如其來的前幾波炮彈,就造成了大量沒來得及進入工事、甚至睡在營帳裡的布軍士兵被炸死炸殘。
第3師足足死了好幾百人,第7師更是損失近千人,才倉促進入陣地,穩固佈防。
但很快,在晨曦之中,布軍士兵就看到一堆堆的280毫米煤氣罐砸進塹壕,開始冒煙。很多人開始劇烈咳嗽,偏偏煙的顏色還跟法軍的不太一樣,很多人疑心暗鬼,以為這煙會致命,就紛紛後撤躲避。
而機動中計程車兵顯然更容易被炮兵覆蓋殺傷,布軍後撤過程中,德軍始終在低烈度炮擊。不時有布軍將士被炮彈抽獎般命中,一片片死傷。
火力準備一直持續到7點、8點,炮聲才終於停止。
博克和倫德施泰特的兩個突擊營,早就做好了準備,炮火一停直接就衝了上去。
而魯路修那個連隊,正是衝在最前面的。
“可惜,忘了提前教友軍炮兵‘徐進彈幕’戰術了,不然今天的火力準備效果,肯定還能再提升幾成。”
直到最後衝鋒的那一刻,看著己方炮兵停火停得那麼整齊,魯路修才靈光一閃想到。
歷史上的徐進彈幕戰術,要1917年才被布軍發明,是在索姆河戰役吃了大虧後才想到的。
事已至此,惋惜也沒用,先用現有條件把眼前這仗打好再說!其他都是後話了。
“第1到3排作為第一梯隊,每個排掌握500米寬的正面、左右相隔500米推進!4到6排為二梯隊,7/8排為三梯隊,不要一起上!控制隊形密度!
每前進300米便就地建立支撐點、然後讓二線部隊前進,超過友軍後再前進300米,以此輪替!注意進攻的連續性!”
魯路修端著衝鋒槍,一邊帶隊衝鋒,一邊高聲強調暴風突擊隊戰術的關鍵要領——不要一下子在一線投入太多人,不要貪多在很長的戰線上展開突破。
只要少量的人,重點突破幾個點即可,關鍵是進攻的連續和節奏性不能斷!
不能給潛在敵人喘息的機會,不能讓敵人被突破後有時間反應、重新組織起完備防禦。
這些要領都是1914年的舊軍隊絕對不懂的,需要長官反覆提醒。
剛剛被催淚瓦斯和炮擊摧殘過的陣地上,也並非完全被清空,所以突擊隊很快就和布軍殘部發生了激烈而短促的交火。
毒不死人的催淚彈,清場效果終究不如氯氣。
有些敵人靠著持續用溼布洗臉,有些敵人則躲在泥濘的水坑裡,總有個別體質特異的敵人能躲過催淚的刺激。
不過這些抵抗並沒有多大威脅,也改變不了大局。因為幾乎所有的一線維克斯重機槍火力點都失去了效能。零星的敵兵只能拿著李恩菲爾德步槍凌亂地瞎打。
“噼裡啪啦”的步槍對射聲中,僅存的敵人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對狙火力吸引住了。
而a連1到3排的衝鋒槍手們,則趁機貓著腰偷偷越過兩道最外圍的壕溝。德軍甚至都沒空展開輕機槍組和擲彈筒組,只追求最快的突進速度。
衝著衝著,遇到已經無人監視的鐵絲網,士兵們就把兩支步槍上的特種刺刀拆下來,簡易拼接一下,組成一把臨時的鐵絲鉗。“咔擦咔擦”幾下,便乾淨利落地剪斷了鐵絲網。
“快!快穿過鐵絲網,從側面進攻還有敵兵的塹壕!”
魯路修麾下的1排長莫德爾少尉,身穿一件價值三千馬克的絲綢防彈衣,帶著他的4個突擊班衝在最前面,有條不紊地指揮士兵們破障,終於翻進了敵人的壕溝。
隨之而來的,便是衝鋒槍手沿著人跡稀疏的塹壕、橫向掃蕩了。
當塹壕內零星抵抗的布軍步兵們,隱約聽到旁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時,一切都已經晚了。
“嘶嘶~”冒著火星的手榴彈,很快從z型壕的相鄰段飛過來,把還在開火的布軍步槍兵炸得人仰馬翻。
“德瑪尼亞人滲透進我們的壕溝了!快沿著壕溝肅清!剛滲透進來的敵人數量肯定不多!還來得及!”一名倖存的布軍中尉排長見狀,立刻恐懼地吼叫著。
他組織手下士兵趕快反撲,試圖仗著區域性人數優勢,把剛摸進塹壕的敵人趕出去。
可惜,一群倉促組織起來的布軍步槍兵,才剛剛上好刺刀、衝到z型壕的拐角,“噠噠噠”的衝鋒槍聲就響了!
莫德爾少尉的耳音非常好,他從敵人的腳步聲就聽得出,敵人已經摸到z型壕的相鄰拐角處了。所以他親自端著一挺mp15,對著拐角打起了提前槍。
緊跟在他身邊的5個衝鋒槍手,也輪流對著塹壕拐角打起提前槍,衝鋒槍手們還很有默契地輪流換彈,確保始終沒有火力空窗期。
對面的布軍士兵哪見過這種武器、這種陣仗?很快就被提前槍打得紛紛倒斃,一露頭就被秒殺。
“讓連長和2排、3排可以跟進了,1排已經破壞鐵絲網,佔領第一層塹壕區!”莫德爾少尉肅清第一線陣地後,立刻讓人高聲喊話,讓友軍跟進。
——
ps:今天加起來又八千字了,這還在新書期呢。
另外趁免費普幾句法:
地球上二戰的時候,使用任何氣體武器、無論是否用大炮發射,都是違背國際法的。
書中提到的豁免條款,後來都被堵漏了——因為一戰打完後,各國重新簽了一個《日內瓦1925議定書》。
但一戰時《日內瓦1925》還不存在,所以“法不溯及既往”,當時的條約依據只有《海牙99》和《海牙1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