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撤!讓炮團趕快把炮收攏拉回來!”
看到己方突前部署的炮兵陣地被敵人覆蓋,德吉澤爾少將急得聲嘶力竭連連下令,但一切都太遲了。
比軍炮兵被炸得人仰馬翻,一片血肉模糊,連收起火炮助鋤都來不及,更別說把大炮拖回來了。
而具體負責這次進攻行動的比軍第4師3團團長德約卡上校,此刻正親自帶著最後數百名手下,蹲守在被炸爛的火炮陣地附近、也就是鎮子東北角的幾片建築廢墟內。
他比上司德吉澤爾少將更近距離觀察到了己方的慘狀,自然也比少將更加焦急。
眼看己方炮兵人仰馬翻,他也連忙調整部署,催督麾下士兵就地固守:“所有步兵就地死守、給炮兵爭取時間撤退!”
一個個傳令兵冒著敵人的掃射和彈片,在廢墟之間穿梭,激勵各級軍官執行團長的命令。
比軍步兵們倒也還剩點勇氣,仗著已經佔住了鎮子一角的部分陣地,輕易不肯後撤。
但就在這時,德約卡上校隱約注意到,在暮色之中,這幾條街道的南側已經冒出了不少德軍的身影,正在零散地朝著這邊靠近,顯然是敵人的步兵已經趁機發起了反衝鋒。
“德軍居然敢這麼果決地反攻?都不打算跟前兩撥一樣先消耗一下我們麼?”
德約卡見狀,也被激發了血性,決定就地堅守反打一波,不管怎麼說要狠狠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就算敵人擅長彈性防禦,但彈性防禦決不是這麼玩的!德軍太狂妄了!
他們都還沒有把進攻方消耗到筋疲力竭、就敢貿然全面反攻,那就讓他們知道機槍的厲害!
比軍剛剛部署到這幾條街道最北側幾座建築物內的少數重機槍,立刻開始“噠噠噠”地噴吐火舌,封鎖街道。
從街道南端往北衝鋒的德軍步兵,果然被暫時壓制住了,開始各自找掩體、分散開來。
雖然黑暗中看不清到底殺傷了多少人,但至少極大遲滯了德軍的反衝鋒速度。
可惜好景不長,比軍的重機槍才剛開火了沒幾分鐘,只見對面某處房子的斷牆內火光一閃,
一枚77毫米榴彈竟直挺挺地朝著其中一座藏了重機槍的廢墟飛射過來,“轟”地一聲把半堵牆都炸塌了,裡面的比軍重機槍也立刻被活埋。
德約卡滿臉震驚之色,完全搞不懂發生了什麼事情。
確實,他在幾分鐘之前就已經得知德軍有火炮了,但火炮怎麼可能出現在這種位置?
哪怕是速射炮,直瞄火力,不應該是出現在開闊佈置的炮兵陣地裡的麼?
怎麼連大炮都能部署到建築物廢墟里了?這個世界還存在可以靈活室內部署的大炮嗎?
短短七八秒後,剛才閃爍著火光的位置又開了一炮,這一次,炮彈直接朝著德約卡的位置飛來——他臨時駐守在鎮子一角的一座教堂廢墟里,傳令兵跑進跑出,敵人暗藏的觀察哨早就發現這裡是個要緊的所在了。
德約卡上校就這樣帶著至死都沒想明白的疑惑,直接被炸得四分五裂,去了另一個世界。
失去了指揮的第4師3團,也徹底陷入了混亂。那極少數直瞄的德軍火炮,還躲在長街南側的某些廢墟里,跟點名一樣每隔七八秒或者幾十秒開一炮,總能撈到點什麼。
而沒有了比軍重機槍的壓制,德軍步兵也終於敏捷而又鬆散地衝上來,戰術隊形保持得很好,避免被敵人的集中火力大量殺傷。
比軍殘餘的進攻部隊則因為士氣崩潰徹底失控,連滾帶爬逃出鎮子,瘋狂往回潰逃,被掩殺得極為慘烈。這個團之前就遭到了連續消耗,這下幾乎是被打到全團團滅了。
“快,你們幾個把馬都牽過來,把炮車掛上!挑兩門狀態好的施耐德速射炮拉回去!不要留在這兒被不列顛尼亞的巡洋艦炸了!不用多運!我們沒有多少炮彈!炮多了也不夠打!倒是把陣地上所有能找到的75毫米炮彈全部帶走!”
戰場的另一邊,德軍騎兵連副連長巴拉克中尉高聲呼喊著,指揮大量的挽馬甚至戰馬來一起拉炮車,就這樣把比軍的兩門還算完好的大炮直接拖走了。
他這也是在嚴格執行李斯特上校的命令。
在這一波反擊戰之前,上校早就分派好了任務:
第16團的炮連主力,負責反制敵人被騙後突前部署的炮兵陣地。但是抽出兩門炮,單獨部署在爭奪街區的南側廢墟里,挑兩個射界好的點位,用於直瞄火力、以便在反攻時拔除敵人火力點。
第16團4營的步兵,之前一直被當做預備隊使用,現在也歇夠了,就拉上來作為反擊時的衝鋒主力。
而師屬偵查連的騎兵,則把馬匹貢獻出來,用於戰後快速打掃戰場、把敵人遺落的大炮繳獲拉回去。
德比兩軍的大炮口徑差兩毫米,炮彈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上校知道,敵人的炮拉回來多了也沒用,拉兩門就夠了。
反正敵人炮兵陣地上臨時儲備的彈藥也就那麼多,炮再多炮彈就不夠分了。
巴拉克中尉從來就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都不用他計程車兵殺人,只要打掃戰場直接拉走大炮和炮彈就行。
以後這種活兒越多越好!
“長官!我部完美完成任務!拉回來兩門75毫米速射炮,還有三百發炮彈,還抓了二十幾個炮兵俘虜。”
回到指揮所交任務時,巴拉克中尉一臉喜色,向上校如是彙報。
上校欣慰地點點頭:“幹得不錯,不過剛才這一仗勝得如此徹底,魯路修,你的點子也是功不可沒——你怎麼會想到臨時把我軍77毫米的防彈護盾暴力拆掉,然後把大炮藏進室內部署的?”
巴拉克中尉聞言再次看向魯路修,但這一次他的眼神中就只剩下服氣了。
原來,就在剛才這次敵人進攻之前,魯路修軍士長又向上校獻策了一個小點子,當時巴拉克中尉也在一旁親耳聽到了。
德軍的77毫米野戰炮,原本是不具備室內部署能力的,因為這個時代所有的大炮,都有前部防彈護盾,尺寸很礙事。
77毫米炮連普通民房的雙開式大門都推不進去,也就完全不考慮室內部署的問題了——除非是專業設計構築的要塞炮臺。
但就在剛才行動前,魯路修聽上校討論“誘敵深入、反攻奪炮”的問題,他靈機一動,錦上添花地勸上校索性挑兩門77毫米炮,把防彈護盾拆了,讓炮整體的尺寸大大縮小,便於靈活部署。
現在這招果然奏效了,魯路修自然也要趁機事後諸葛亮一下,賣弄自己的思考過程:
“其實我的想法很樸素,我當時想到:我軍的77毫米炮明明空有一個比施耐德75毫米高得多的出膛初速,但兩者最終射程卻差不多,其實就是吃虧在77炮的最大仰角太小。
而最大仰角小了,炮身就可以做得低矮,防彈盾面積也可以相應低矮,這本來是我軍的一個優勢。但要怎麼把這個優勢發揮到極致呢?我就想不如徹底把防彈盾拆了,然後利用我們的炮架低矮的優勢,直接推進塌了的建築內部、見縫插針部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