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卡爾少將師級的許可權,理論上最高可以把人升到上尉。
但卡爾少將沒法直接調整魯路修的職務,因為他是隸屬於集團軍直屬通訊營的,而非隸屬於第12師。所以升到中尉已經足夠匹配魯路修的職務。
既然如此,卡爾少將便想先留下上尉這個籌碼不急著扔。說不定今天當面跟魯路修聊完後,這年輕人還能再給他更多驚喜呢。
而且魯路修晉升得太快了。
當初他剛穿越到這個世界三個小時,就從下士跳級升到了軍士長。
穿越到這個世界三天,又從軍士長跳級升到了中尉——按這個頻率推演,豈不是三個月就升到校官、三年之內就要當將軍?那也太誇張了,非貴族出身的軍官,哪有那麼年輕的將軍。
德瑪尼亞軍隊內部的論資排輩問題很嚴重,升太快了也很容易拉到仇恨,尤其魯路修還是一個外國人。這些都是障礙,未來都需要克服額外的阻力去解決。
……
處理完晉升問題後,卡爾少將興致正濃,就想拉著魯路修再聊聊對後續戰局的展望。
魯路修很清楚,自己剛剛得了好處,眼下正該爆點金幣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也基本上是有問必答。
他稍微想了一會兒,然後就基於自己對敵人的理解,提出了一些查漏補缺的建議:
“師長,我以為,眼下奧斯坦德的比軍雖然被全殲了,但這場戰役並不能算徹底打完。還有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掃尾工作,也要認真對待。
比如,我認為我軍應該儘快、主動撤出尼奧波特鎮,讓當地剩餘的駐軍向奧斯坦德靠攏,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聽到這條建議,卡爾少將立刻轉向旁邊的李斯特上校:“你在尼奧波特還留了多少人?”
李斯特應聲彙報:“中午得知比利金人有意投誠時,我就抽調了兩個編制相對完整、機動性較強的營,趕來奧斯坦德這兒接收。剩下兩個比較疲憊、之前損失較大的營,就留在了尼奧波特,讓他們再頂住西邊的法軍一陣子。
不過……長官,我以為,只要我們想守,哪怕只靠那兩個營,在後援補給充分的情況下,再頂住法軍幾天也沒問題!就演算法軍投入兩個師,甚至將來三個師進攻,又如何?
那塊地方現在地勢很逼仄,南邊是洪水氾濫區,北邊是大海,進攻正面極為狹窄。我軍現在已經打通了後路,150毫米以上遠端重炮很快就能源源不斷增援過來。
法軍敢在區區幾百米寬的平坦濱海公路區發起強攻,簡直就是找死!我能保證在尼奧波特至奧斯坦德的這二十公里路上,每一公里都讓敵人放成千上萬人的鮮血!”
卡爾少將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他也覺得,李斯特的這番見解,原則上沒錯。
經過三個多月的血戰,這場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都已經隱約意識到一點真理,那就是在陣地戰當中,進攻方要額外吃很多虧,而防守方則佔盡便宜。
進攻方想要不吃虧,就得靠運動戰,靠迂迴包抄,找到防守方的薄弱點,然後把防守方的堅固節點包圍切斷後援。
但如果是沒有包抄迂迴的空間、只能正面硬衝的場合,進攻方就必吃大虧。
如今的敦刻爾克-德潘訥-尼奧波特-奧斯坦德一線,就是最典型的“誰進攻誰吃大虧”局面,因為洪水氾濫和北海的阻隔,整整四十公里就一條路,完全沒有操作空間。
這麼有利的戰場,就算要有序撤退,怎麼也該讓法蘭克人再留下10萬條人命吧?
“魯路修中尉,你怎麼看這個問題?你還堅持我軍應該直接放棄尼奧波特麼?”
卡爾少將覺得正好趁這個機會考一考魯路修的成色,也就不急於直接否定其建議,還給他一個詳細闡述見解的機會。
魯路修也料到必然會有這麼一遭——自己之前那些神乎其技的出謀劃策過程,都是在李斯特上校面前顯露的。卡爾將軍沒有親眼見過,總會有些狐疑。
當然要趁這個機會,在將軍面前亮點乾貨,震住將軍。
這樣以後才能得到更穩的發展環境。
於是魯路修冷靜地整理了一下語言,侃侃而談道:“利用無法被迂迴的地形、給予被迫投入強攻的敵人以重大殺傷,這當然是兵法正道。但這種想法,可能漏算了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