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

第二十二章 造冊登記(求推薦、求收藏)

天色才微微亮,龐剛就帶著大壯、狗剩和李賢父子五人騎著龐剛從靈山衛所高價買來的五匹馬向著東南方飛奔而去。

策馬沿河而行,龐剛觀看了從望海堡到靈山衛這段土地的狀況。其實這些土地土質都算不錯,只是由於水利年久失修,灌溉不便,再加上衛所軍官們殺雞取卵的剝削方式,使得這些原本算是優良的田地大都被荒蕪。明朝北方就是如此,乾旱少雨,農事全賴灌溉,有水之處為沃壤,無水之處便為荒漠,對灌溉系統的依賴性極大。

但其實望海堡周圍並非沒有河流,在離望海堡十里遠靠近靈山衛所旁邊就有一條河流直入大海,只是因為這裡的水利年久失修,使得周圍數十里的土地無水可灌溉,以至於使得原來的良田變成了荒地。

沿著道路緩緩前行,還可以看到原本修築的用於灌溉農田的渠溝的痕跡,只是現在這些渠溝都已經被廢棄,只剩下一道道依稀可見的模樣。

看著這些荒廢的土地,李賢心疼的說道:“大人,這些地就這麼荒廢實在是可惜了,要是能把河水引入此地,就能把這數千畝荒地變成良田啊!”

看著一旁痛心疾首的李賢,龐剛輕嘆了口氣,那種可供灌田的磚石深井和供灌溉用的水利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人家便可以挖制的。裡面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可大了去了。

當然了,如果如果官府同衛所將這些河渠重新疏通修理,完全可以讓這一帶都成為肥沃的良田。可惜現在是明朝後期,大明的吏治已經全然崩壞,官府豪紳上下勾結,把本應自己納的糧稅轉接到軍戶平民身上,使得農民和軍戶們不堪重負紛紛逃亡,造成了大批的農田無人耕種而廢棄掉。

這也是統治階層對底層民眾過份盤剝而引發的惡果,一方面是農田大量被廢棄無人耕種,另一方面卻是糧食價格連年上漲,導致民不聊生百姓紛紛揭竿而起。

崇禎年間以後,國家的財政收入已經下降至每年不足四百萬兩。可僅在江南地區,擁有數百萬資產的鹽商富戶就不下百位,一個國家一年的財政收入竟然還比不上區區一個商人,由此就可以看出這樣的朝廷的財政是如何的緊張了。

龐剛盤恆了良久才問李賢道:“要是疏通這些水利一直到我們望海堡要用多長時間,多少銀兩?”

李賢估算了一下回答,“回大人話,如果要從河邊引水至望海堡,至少要五百人力和至少八千兩銀子,否則絕無可能。”

“嘶......”龐剛倒吸了口涼氣,五千兩銀子對於現在的自己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自己現在全部身家加起來也不過兩千多兩,這連修個水渠都不夠啊。

想了想龐剛問道:“如果我們不一下子把這水渠修完,而是種到哪修到哪,你看先期需要多少銀子啊?”

李賢想了想,“現在俺們望海堡只有三百戶人家,開頭可先開墾一千畝地左右,加上修築水渠,這樣的話我們呢則需要一千百兩銀子左右。”

“好!”龐剛對這個方案還是看好的!:“只要能在五月份之前把水渠修好一部分,另外再重新把些地翻開耕種,那麼明年我們的糧食就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了。”龐剛並不奢望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他知道在目前的人力物力下自己只能一步步來,不過他有信心在兩年之內把這一片荒蕪之所變成一片肥沃的土地。

只要自己把名聲給打了出去,附近的流民就會接踵而來,而增加的人口就會加大自己的實力,到時候別說一個小小的望海堡,就算是整個靈山衛都擋不住自己的步伐。

視察完土地後,龐剛帶人回到瞭望海堡把六十多戶人家都召集起來,望著周圍密密麻麻的軍戶,只見他們一個個頭髮蓬亂,面黃肌瘦,身上衣裳破如麻袋。突然間,龐剛心裡不禁湧起了一股沉重的責任感,這些貧窮軍戶的未來已經落在了自己的手中,自己真能帶著他們過上好日子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