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一樣了。
村兒裡熱鬧了!
鄉里鄉親也更加團結了,好多事,一戶人家做,很費力。
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都會自發主動搭把手,幫忙。
日子過的,似乎不那麼艱難了。
大夥笑的更多了。
私下,大夥兒也議論,這種變化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經過議論,最後一致認同。
是從四郎一個人挖公渠、小夫妻提議辦學堂、把大黃借給大家……
村兒裡的變化,都是這對小夫妻帶來的!
“大丫,這是俺家去年剩下的棉花,自家旱地種的,自己用。這可不是嬸子借給你的,是嬸子送給你的!你要是還嬸子,就是瞧不起嬸子!”四嬸兒板著臉說完,把包袱塞到徐妙雲懷中。
徐妙雲滿臉為難,想說話時。
朱棣搶先笑道:“四嬸兒,那我們就不和你客氣了。”
“這就對了!”四嬸兒頓時喜笑顏開,高興道:“俺屋裡還做著飯,就不和你們說話了。”
“四嬸兒,你忙吧。”
等四嬸兒高高興興回去後,徐妙云為難道:“我們這麼白拿不合適。”
“我就是想借點棉花,織布給你做衣服……”
“沒事。”朱棣笑著說道:“忘記我和你說過的話了嗎?”
“農村百姓,又真又直。”
“他們本身並不富裕,不認同你,不喜歡你,才不會和你客氣呢,會和你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旦認同了你,他們也真的會掏心掏肺對你。”
“你要不接受,反而會讓他們心裡不好受的。”
就好像挖公渠時,給他吃餅子。
春天,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家家戶戶,都要精打細算。
每天吃多少糧食,都要計劃。
給他吃,這一天內,他們自己就得少吃。
可叔伯嬸子看他一個人挖公渠,認同他,就拿出自己一天干活的口糧,強塞著給他。
農民,不會和你來那些彎彎繞繞。
就這麼真且直。
“我們不明著還四嬸兒棉花,可以在其他方面,幫助四嬸兒。”
徐妙雲這才輕鬆,笑著點點頭。
等兩人回家後,驚呆了……
院中杏樹下,擺放著許多簸箕,簸箕裡,放著捆紮好的棉花。
徐妙雲轉頭看向朱棣。
朱棣笑道:“肯定是鄉親們,聽聞你跟四嬸兒借棉花後,送來的。”
看著純白的棉花,徐妙雲對農村,有了更深的認識。
“這麼多,連誰家送的都不知道,咱們怎麼感謝?”
“多簡單的事情。”朱棣笑著,戳了戳徐妙雲額頭,“孩子們都認識自家的東西。”
“咱們把簸箕帶到學堂,讓他們帶回家,不就知道了嗎?”
被戳了額頭,確定沒被鄉親看到,微微鬆了口氣後,徐妙雲就紅著臉作勢咬人,被朱棣大笑躲開後,把包袱塞給朱棣,“你整理棉花,我去做飯。”
話罷,去開門。
轉身瞬間,唇角情不自禁浮現笑意。
小聲嘀咕:“變通這麼快,就好像沒有事情,能難得住你。”
朝夕相處越久,就越發發現,朱棣的變通能力,很強!
……
翌日。
御書房。
毛驤匆匆而來,請安後,快速說道:“皇爺,土橋村傳回最新訊息,春種結束,朱四郎開始親自給孩子們授課!”
朱元璋批示奏摺的筆鋒一頓,眉頭微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