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三人動身離開。
目送三人騎馬消失在視線內,徐妙雲轉頭,看著朱棣,含笑詢問:“二哥、三哥臉上的傷,不是你打的對吧?”
提及此事,朱棣就不由氣笑:“這就是兩個臉皮極厚的無恥之徒!他兩互毆……”
徐妙雲聽聞事情經過後,也不由笑了。
笑過後,擰眉道:“我總感覺,三哥好像也有心事。”
“誰還沒點不能和外人說的秘密呢。”朱棣笑著握住徐妙雲的手,往回走。
他也有。
比如,他是穿越者。
……
當天臨近傍晚。
朱棡帶著一份建言折入宮。
御書房。
“兒臣拜見父皇!”
“起來吧。”朱元璋隨口說了句,才放下筆抬頭,揉了揉痠痛的眼睛,冷笑詢問:“聽說你們今天去了土橋村?”
“是!”
朱棡知道,他們這麼大動靜,不可能瞞的過朱元璋,承認的十分乾脆利索。
哼!
朱元璋微微冷哼,詢問:“入宮有什麼事?”
朱棡靠近御案,拿出摺子,放在御案上,低著頭道:“兒臣在衛所歷練,發現了一些衛所弊病,寫了個建言折。”
噢?
朱元璋詫異輕噢一聲,拿起摺子,看了看摺子,又看向朱棡。
“你二哥回來當天,就把摺子送來了,你一直沒動靜,咱還以為,你沒看出這道沒有點明的考題。”
“不錯!”朱元璋滿意點頭,開心道:“你們都不錯!是咱兒子!”
說著,朱元璋開啟摺子,認真仔細看了起來。
朱棡悄悄抬頭觀察……
隨著深入查閱,朱元璋臉色漸漸鄭重,眼中時不時閃過驚訝之色。
反覆看了好幾遍,視線才從摺子上移開,有些不相信,問道:“摺子裡的想法,真是你想出來的?”
朱棡下意識想說實話。
可想到朱棣不願摻和朝堂事務的態度,而他也發誓不對任何人透露,話到嘴邊,改口道:“是兒臣想出來的。”
“沒請教你二哥?”
朱棡滿腦門霧水抬頭……
朱元璋從朱棡的細微表情,得到了答案,於是說道:“你的建言中,有些地方和你二哥的相似。”
“就比如,增補大明律,用律法的形式,規定軍戶農田禁止買賣交易這一條。”
稍微解釋一句,朱元璋指著摺子中一段文字:“你認為,朝廷必須要下決心消滅衛所世襲制。”
“是!”
朱棡點頭,侃侃而談說道:“不過這件事不能一蹴而就。”
“更不能直接下一道命令,就把世襲製取消。”
“畢竟這世襲制是父皇定下的,朝令夕改,損害皇權公信。”
“兒臣建議,用類似科舉考試的法子,每隔三年,對衛所世襲武官進行武考。”
“考血勇,考謀略。”
“設定一個淘汰份額,把最差的那些淘汰掉,取消他們的世襲制!”
“提拔軍中那些有能力的取代,這部分新人,不再延續世襲制,改為任命制。”
“任命制武官,每隔幾年同樣要參加武考。”
……
“總之,太差的直接踢出大明軍隊,還能挽救的,送他們去邊塞重新找回勇武!”
朱元璋點點頭,看了眼朱棡。
這辦法很陰險。
不是一次性廢除世襲制,用武考淘汰的方式,不斷淘汰,就是鈍刀子割肉。
現在世襲制下的既得利者,就算牴觸武考,但牴觸力度不會太過尖銳激烈。
形成制度,堅持三十年,差不多就可以透過末尾淘汰制,把世襲武官淘汰乾淨!
能留下來的,那就是保持勇武的世襲武官家族。
有能力的,留下來也沒什麼。
“你繼續說。”朱元璋鼓勵道。
朱棡略作沉吟,繼續說道:“用武考方式淘汰世襲武官,緩減他們的牴觸力度。”
“但還不保險,畢竟跟隨父皇打天下這批人,都是驕兵悍將。”
“武考之前,要先穩住軍戶,確保武官無法鼓動軍戶,發起叛亂。”
“辦法就是你摺子中提到的軍戶互助社?”朱元璋反問。
“是。”
“軍戶之所以被武官利用權力要挾壓榨,就是單個的軍戶,太弱小了。”
“在衛所中,准許軍戶成立互助社,准許軍戶自己選出軍戶代表……”
“軍戶互助社的女人,可以集中起來,種棉花、織布,軍戶互助社織的布,咱們大明軍隊優先購買。”
“甚至,朝廷還可以對軍戶互助社,統銷底價的食鹽。”
“用利益的方式,安撫軍戶,讓軍戶團結起來。”
“這樣,軍戶就不會跟著衛所武官造反,軍戶團結起來,衛所武官的權力,也能受到制約。”
……
等朱棡說完,朱元璋反問:“團結起來的軍戶互助社,會不會成為朝廷的隱患?”
“不會!”
朱棡笑道:“互助社因利益而形成,收購棉布、低價食鹽,都控制在朝廷手中,抽走利益,互助社便自然解散,用利益就可以牢牢控制住他們!”
朱元璋點點頭,沒說什麼,把朱樉的摺子拿出來遞給朱棡:“這是你二哥的摺子,你拿回去看看。”
“看後,再寫一份建言折。”
“是!”
……
等朱棡離開後,朱元璋吩咐小太監:“把晉王的摺子,送到秦王府,讓秦王看後,也重新擬一份建言折。”
……
秦王府。
朱樉送走小太監後,嘀咕道:“真不知道老頭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接著吩咐人:“去請姚先生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