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先生一席話,本王也知道,該怎麼寫這篇,兩份摺子對比後的心得感悟了!”
姚廣孝說的這些話,潤色潤色就可以了。
“先生早些休息吧。”
“貧僧告辭。”
姚廣孝起身離開。
走出書房,自言自語道:“秦王其實也很不錯,不過,就憑晉王這道摺子,就可看出,晉王更優秀!”
“這道摺子,再次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
翌日。
早朝結束。
朱樉又化身小尾巴,跟在朱元璋身後,一路來到御書房。
然後獻寶似,帶著一點小小嘚瑟,把摺子呈送到朱元璋案頭。
朱元璋落座,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摺子,詫異抬頭,“寫好了?”
嗯啊!
朱樉一邊在心中嘚瑟,一邊老老實實回答:“兒臣反覆閱讀老三的建言折,一夜未睡,總算寫好了。”
朱元璋觀察朱樉,果然,黑眼圈很重。
懷著狐疑,朱元璋拿起摺子。
隨著不斷翻看,不由連連點頭,片刻後,合上摺子,“寫的不錯,分析的也很好,尤其是最後論儒釋道三教作用,更是很有深度!”
“想要什麼獎勵,只要不過分,父皇都可以賞給你!”
哈!
還有這等好事?
朱樉激動的差點跳起來,忙道:“父皇曾規定,兒臣等人就藩時,身邊都要派一名僧人。”
“兒臣自己選中一人……”
“是那個住在你府中的道衍對嗎?”朱元璋反問道:“在皇覺寺,他先去投靠老三,老三似乎看不上,然後去投靠你。”
“他還參加了咱舉辦的僧人考試,可並沒有得到僧官,只得了一件僧衣。”
對於朱元璋知道姚廣孝,朱樉一點兒都不驚訝。
忙道:“父皇,有些人就不適合考試,但卻真的有才。”
“道衍和尚就屬於這種人。”
“兒臣這道摺子中的一些想法,就有道衍的一些觀點。”
朱元璋挑了挑眉,略顯驚訝,略作沉吟後,答應道:“那好吧,這事兒父皇答應了。”
“兒臣謝父皇!”朱樉生怕朱元璋反悔,語速極快,激動謝恩。
……
姚廣孝正式成為秦王僧官這件事很小。
幾乎沒什麼關注過。
朱棣更是不知了。
花費十幾天時間後,水稻收割結束,顆粒歸倉。
這一日清晨。
天色微微泛白。
朱棣、徐妙雲也才剛剛起來,收拾裡裡外外。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就從村口傳來。
朱棣聽到馬蹄聲,下意識循著聲音望去。
一個熟人出現在視線中。
周浪騎馬疾馳而來,在小院外勒馬頓足,看到朱棣時,翻身下馬,牽馬來到籬笆外,笑著打招呼:“朱先生。”
朱棣笑問:“是不是來通知村兒裡,要開始收田稅了?”
“是要收田稅,不過我來,不是為了這事。”周浪笑道:“今年,蔣縣尊想搞個實驗。”
“官府直接收田稅,不承包給士紳。”
“我原來分管的這片,就是試點。”
“蔣縣尊已經在路上了,我提前趕來給朱先生報個信。”
說話功夫,周浪已經進了院子,壓低聲音說道:“朱先生,這次蔣縣尊還要看一看咱們土橋村的學堂。”
“您看要不要準備一下。”
朱棣不由被逗笑。
咱們土橋村?
這周浪也是個妙人。
真是,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朱棣笑問:“蔣縣尊為何要搞這個官府親自收田稅?”
“蔣縣尊說了,承包給鄉紳,鄉紳暗中加稅,百姓負擔太重,他想搞個試點,看看縣衙動起來,在朝廷收稅規定期限內,縣衙可以管多少個村子。”
“往後,就算縣衙不能徹底取締鄉紳包稅。”
“也可以按片輪流,比如,今年土橋村這片兒,縣衙直收,明年換其他片區直收。”
“總之,蔣縣令突然間,挖空心思,就想給農民減輕負擔!”
“好像突然轉性了,縣衙很多人都感覺不認識蔣縣尊了。”
朱棣再次被逗笑。
心裡則清楚。
蔣胖子這是要真幹實幹了!
“徐先生!”這時聽到動靜的徐妙雲走出來,周浪忙行禮問好。
朱棣轉頭,笑著對徐妙雲說:“蔣縣令有真幹實幹之心,咱們也要讓蔣縣令,收穫榮譽感。”
“今天讓孩子們停一天課,這樣安排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