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殿內!
檀香嫋嫋,李治端坐在殿內,修身養性。
“啟稟皇上,皇后欲封武承嗣為周國公,太子反對,和皇后在太初殿決裂!”太監總管杜回躬身稟報道。
“太子和皇后決裂?”
原本平靜無波的李治終於第一次動容。
一直以來,太子雖然爭權,然而卻對武媚娘表現的極為孝順!然而如今卻突然翻臉,這讓他有些意外。
“太子雖然孝順,然而卻能分清大義!”杜回恭敬道。
任誰都知道太子和皇后的爭論點並不在乎一個周國公爵位,武媚娘在意的是自己的威嚴,和對後族的厚待。
而太子在意的則是大唐的江山安穩,不可出現任何諸呂之亂的苗頭。
在這一點上,太子和皇上有著相同的默契。
“太子有心了!”
李治微微點頭道。
正如李弘所猜想,李治之所以放心武媚娘大權在握,就是因為武媚娘和孃家人關係惡劣,雖然有呂后之權力,卻沒有諸呂之亂的危險。
哪怕是自己死後,武媚娘掌控了大權,其百年之後,大唐依舊姓李,只能傳位給李家之人。
然而要是武媚娘重用孃家之人那就不一定了,哪怕有一絲的苗頭,這也是對皇權的挑釁。
然而畢竟武媚娘已經大權在握,李治又不清楚李弘的立場,這才按兵不動。
然而李弘先暗算武三思,讓武三思得罪滿朝權貴,又旗幟鮮明的反對武媚娘冊封武承嗣為周國公爵位,徹底杜絕諸呂之亂的苗頭,可以說甚得李治之心。
“傳旨,太子滅吐蕃有功,賞錢萬貫,金三千,絲綢萬匹!”李治大手一揮道。
杜回躬身領命道。
隨著大批的賞賜送往東宮,自然瞞不過武媚娘。
“賞賜太子滅吐蕃之功!”
武媚娘聞言不由冷哼一聲道。
太子滅吐蕃早就不知道過了多久了,李治這個時候賞賜未免太晚了。
“一對冤家父子,本宮是欠你們的。”武媚娘咬牙切齒道。
李治又豈是真的賞賜太子,而是旗幟鮮明的支援太子反對其厚待後族。
武媚娘不由升起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她雖然大權在握,然而她卻明擺著自己的權力全部依託於李治對其信任,李弘對其的孝心。
如果其執意要冊封武家人,恐怕將會失去李治的信任,太子的孝心。
“啟稟皇后娘娘,國公夫人彩雲將武家兄弟趕出了周國公府!”
很快,李女官匆匆來報!
“什麼?”武媚娘霍然而起,難以置通道。
“此事千真萬確,已經在權貴中傳遍了!”李女官低頭道。
武媚娘頓時心思複雜,腦海中不由想起了曾經侮辱性一幕。
曾經的武府大門,年邁的母親帶著她和姐姐妹妹被武家兄弟毫不留情的趕出武府,而當年的這一幕竟然再次重演,不過主角卻換了,趕人的卻是武家當代的國公夫人,被趕的卻是武家兄弟。
“也算是一個聰明人!”
武媚娘冷哼一聲道。
她自然知道彩雲此舉是在向她絲毫示好,她卻不得不說彩雲此舉的確聰明。
聽到武家兄弟同樣遭遇了她當年侮辱性的一幕,武媚娘多年的鬱悶頓時一掃而空。
“傳旨,賜於武承嗣,武三思侯爵府邸,同時命令武承嗣為范陽刺史!讓其限期離京!”
武媚娘無奈下令道。
如今之計,她只能快刀斬亂麻,徹底讓武家邊緣,如此一來,方可讓皇上和太子對其重新信任。
………………
“多謝父皇!”
東宮中,李弘收到如此多的賞賜,鄭重謝禮道。
“雜家告辭!”
太監總管杜回回禮離去。
“太子,看來父皇是站在你這一邊!”
太子妃裴雲悄然站在李弘身邊,若有所思道。
李弘點了點頭道:“父皇久居深宮,自然對朝堂疑心加重,父皇就連本宮都有疑心,更何況母后!”
“可是此舉一來,太子豈不是徹底得罪了母后!”裴雲擔憂道。
如今畢竟武媚娘掌權,太子得罪了武媚娘,萬一………………。
李弘凝重道:“天無二日,人無二主,如今大唐卻有三主,本身需要相互制衡,方可妥協,孤和母后不可能一團和氣,如今決裂一來孤的實力已經足夠自保,二來,也能讓父皇放下戒心。”
如今李弘已經一戰滅四國,在軍中享有巨大的威望,哪怕武媚娘掌控了朝堂,李弘也有足夠的底氣和其對抗。
“太子!”裴雲一臉擔憂道。
李弘拍了拍李弘道:“放心,只要父皇在,孤和母后都能面上和平,只是委屈了裴家,如今孤駁回了武家兄弟的封爵,日後裴家封爵恐怕就難了!”
裴雲搖了搖頭道:“太子放心,無論是妾身還是裴家都不是不明事理之人,定然會理解太子的一番苦心。
她自然清楚,李弘之所以對武家兄弟封爵反應如此強烈,就是為了皇長孫李隆基。
只要是日後李隆基繼位,那他們裴家自然能夠享受榮華富貴,自然不會在乎眼前的得失。
李弘滿意的點了點頭,裴氏女的確是她的賢內助,從這一點來說,當初母后的選擇並沒有錯。
“對了,周國公主母彩雲曾經前來拜謝太子,臣妾已經接待過她了。”裴雲道。
“彩雲!”
李弘心中一動,不由想起彩雲將武家兄弟趕出周國公府之事。
“你做的很對,此女是一個聰明人,不過其存在的意義就是堵住母后封賞武家,其若是配合少不了他們的榮華富貴。”李弘說道。
“妾身遵旨!”
裴雲點了點頭道。
李弘安排一番東宮事務,這才朝著奔赴朝堂而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